四衙门:sì yá mé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明 代指吏部、翰林院、六科给事中及各道监察御史; 清 代去吏部,加詹事府。是当时所谓“清要”衙门。《儒林外史》第十回:“向在京师,蒙各部院大人及四衙门的老先生请个不歇。”
1、合称“二十四衙门”。
2、裁明代“二十四衙门”为“十三衙门”,人数大幅度缩减。
3、惜薪、钟鼓、宝钞、混堂等4司及兵仗、银作等8局,总称为二十四衙门,各设专职掌印太监。
4、而中国的宦官制度发展持续到明代,以所谓“二十四衙门”为基本主体,包括十二监,四局、八局,还陆续设立了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
5、此外还设有四个司(惜薪、钟鼓、宝钞、混堂),八个局(兵仗、银作、浣衣、巾帽、针工、内织染、酒醋面,司苑),合为内官廿四衙门。
6、明代诸监不设此官,但在宦官所领的二十四衙门,各专设掌印太监等,在宫廷内专门侍奉皇帝及其家族。
7、其生日为正月三十,每年元旦过后,十二监四司八局等二十四衙门便开始为其祝寿。
8、红罗厂归明内廷二十四衙门之一惜薪司管理。
9、司礼监是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中最有权势的一个监,设提督太监一人,掌印太监一人,秉笔太监无定额。
10、因明朝内织染局设此,内织染局是明朝内府二十四衙门之一,职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绢帛之类”。
11、明朝宫廷内设十二监二十四衙门,提领者被称为掌印太监。
12、浣衣局是明内廷二十四衙门之一,是为内廷清洗衣物的机关。
13、其中,官衙内设三堂、六厅、辖四衙门。
14、内书堂直属司礼监,其主要任务是为二十四衙门提供有文化的宦官。
15、至明朝时,宫廷内设十二监二十四衙门,提领者被称为掌印太监,俱由宦官出任。
16、明代,二十四衙门及其他机构的主管均称为“太监”,开始与上层宦官有所联系。
17、在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中,司礼监和御马监是值得重视的。
18、明代宦官组织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号称“二十四衙门”。
19、宦官有十二监、四司、八局等共二十四衙门,各有提督太监、掌印太监等官。
20、孔氏族人把族长的办事处叫做“族长衙门”,“族长衙门”和“知县衙门”、“百户衙门”、“管勾衙门”合称“孔府四衙门”。二十四衙门的太监还常被派充任外地守备、织造、镇守、市舶、监督仓场、诸陵神宫监,以及监军、采办、粮税、矿税、关隘等使。
21、明代掌管三办事宜的机构是工部四司(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以及内府监?局?即宦官二十四衙门(见明代宦官)?酒膳珍馐则掌于光禄寺。
22、明朝宦官总数最多时达到10万,宦官机构有二十四衙门,即司礼等十二监,惜薪等四司,兵仗等八局;另有内府供
23、国旺胡同原为酒醋局胡同,酒醋局为明代内府二十四衙门之一,正式名称为酒醋面局。
24、御宝监的设置,更无大使一职(明代倒是有,御马监,御(尚)宝监均属宦官,二十四衙门的十二监之一,主管是掌印太监,大使是九品小官)。
25、内府供应库是明内府二十四衙门之一,“专司皇城内二十四衙门、山陵等处内官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