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额:bēié 基本解释:碑的上端。也叫碑首或碑头。●详细解释:碑的上端。也叫碑首或碑头。
1、民国25年(1936年)县志记载:“碑额篆‘大元路钤刘公珍之墓’,今碑已无,石龟犹在,石人、石虎、石马已埋入土中。
2、制敕房舍人,掌书办制敕、诏书、诰命、册表、宝文、玉牒、讲章、碑额、题奏、揭帖等机密文书,以及各王府敕符底簿。
3、碑额有“大明昭信校尉百户雷云碑”12字,正文12行,每行30?50字不等,均正书左行。
4、碑额为当年哲宗篆额,碑文苏轼撰文,朱实昌书丹,摹刻王强。
5、碑额篆题“大宋故司马府君墓碑”9个字,侧边雕刻花纹。
6、碑额阳文篆书“九成宫醴泉铭”六字,行文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
7、碑额正中为篆书“奉天承运”四字,两旁线刻云龙纹,四周作蔓草纹。
8、两块石碑均有碑额、碑身和碑座,碑额上雕有双龙图案,中间镌刻“皇清”二字,碑的阴阳两面刻有楷书碑文,字迹清晰可辨。
9、碑额飞白书“大唐纪功颂”5字。
10、此碑青石质地,光莹如鉴,叩之金玉声,碑上园下方,碑首边沿饰缠龙纹,碑额中间有一透孔,将耳贴在孔边,可以听到清晰的流水声。
11、正面碑额:英灵不死,浩气凌云。
12、此碑碑额“大参戎南塘戚公表功记”垂直5行,行2字并列。
13、四体俱工,真书微掺隶法,厚重朴茂;篆书婉通古雅,似汉碑额,又出自己意;行书则碑帖兼取,笔法精熟,雄强而俊逸。
14、两汉碑额书法艺术试论
15、汉碑额字无真迹,?信风裁致考参。
16、此本除碑额失拓外,首尾完好无缺,拓墨黝然深厚,字口如新,即末尾字径1厘米许的小楷书亦笔笔清晰。
17、其作品不溯秦汉下逮元明,致力浙派,后取法邓完白及汉碑额篆与天发神谶碑,参
18、碑额篆阳文四行十六字:“齐故假黄钺右师右慰公兰陵忠武王碑”。
19、此碑额系飞白书,作鸟形;碑文系草书。
20、清恽敬《张皋文墓志铭》:“皋文篆书,初学李阳冰,后学汉碑额及石鼓文。
21、治印取法秦权、汉印、汉碑额,单刀直下,豪快有力。
22、下方至碑额底部12厘米宽皆为精雕云水图案。
23、碑额题为“名宦乡贤行略”。
24、清伟因疲劳过渡晕倒,国杉却对其冷嘲热讽,志强不甘好友受辱出言指责,争执期间,至美赶至调停但被推动在地,曾总欲解雇志强,但至美却向曾总求情挽留志强。同治四年(1865年),北流知县杨彤寿将大泥坟建为三合土灰沙坟,并立巨碑,碑额刻:‘“义士成仁”,碑左右刻对联:‘“义士情愿会生留志节,成仁甘心就死禀忠贞。
25、当时写篆书的还有徐三庚,以《天发神谶碑》笔法写篆书;莫友芝以《禅国山碑》及汉碑额体势写篆书,都各有面貌。
26、(缪篆书体不多见,《张迁碑额》虽意在篆隶之间,屈曲填满非缪篆也。
27、王素奏请为父王旦立墓碑,仁宗赵祯命史馆修撰欧阳修撰写碑文,并御书“全德元老之碑”碑额。
28、碑由螭首(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
29、碑额篆书“九成宫醴泉铭”6字。
30、首身一体,碑首雕刻六龙戏蛛,碑额篆题“唐故御史大夫赠工部尚书长沙郡罗让神道之碑”。
31、治印初宗浙派,尤酷嗜陈曼生,後取法古玺汉印,旁及皖派,并博涉商周金文、两汉碑额、镜铭、泉币、封泥、砖瓦等文字意趣,兼取众妙,融会贯通,自成体貌;精究章法,?点?画均寓变化於整齐之中,藏奇崛於方寸之内,即毫厘之残连拼笔,亦无不稳练安详,故所作均渊雅雍容,生动超脱。
32、他取法金文、甲骨文、秦诏版权量文、古陶文、汉代碑额、瓦当文等古代篆书,也从邓石如等清代篆书大家得到不少的启迪。
33、谓平均分摊);平颁(谓平均分发);平繇(平均使用力役);平概(使平齐划一);平富(均平薄敛)。碑高1.86米,碑首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碑额印刻篆书“皇清”二字,碑文记述了马融、马援、马超的生平概况。
34、正面碑额上雕有双龙,刻有“大观圣作之碑”六个楷体大字。
35、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
36、hàn bēiéㄏㄢ?ㄅㄟㄜ?汉碑额(汉碑额)指汉碑题额之字。
37、而汉碑额多活泼多动,有奇趣,可以取法。
38、贯博学,精于篆籀,当世册宝碑额,多出其手云。
39、碑额直下四行,篆书:“华林禅寺香灯田纪”。
40、该墓位于鹤山乡山洼村北,龟山之阳,碑额篆“察判毕公行事之记,”碑文剥落殆尽,略可辨识者:“公讳津字洛叔,先世于宋宣和靖康间扦卫振贷德著闾里,公自幼识过成人,时刘济受金制专赏两河治兵抡选人才,公年十九骑射登第……”。
41、惠济寺旧存碑刻极多,其中年代最早、且负盛名是南唐所立《汤泉禅院之碑》,该碑为青石质地,下承龟趺,碑首半圆,上有蟠龙浮雕,碑额篆题“汤泉禅院之碑”六字,笔力雄壮遒劲,是为名家手迹。
42、螭首,碑额隶书碑名4行23字。
43、此碑高118厘米,宽79厘米,碑额十二字四行于首,下方就书正文。
44、《碑记》上镌刻“恩赐”二字,碑额为篆文“源远流长”,碑文记载:“明成化年间,陕西河决,广东大旱,灾民流离转徙,义民王彦捐谷八千石赈灾,上感其义举,敕立此碑。
45、碑额楷书“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15字。
46、碑额“大观圣作之碑”6字为权相蔡京所题。
47、本书由西汉刻石、东汉碑额及魏晋南北朝碑额三部分组成。
48、螭首(chīshǒu):又叫螭头,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龙头像。
49、此碑青石质地,光莹如鉴,叩之金玉声,碑上园下方,碑首边沿饰缠龙纹,碑额中间有一透孔,将耳贴在孔边,可以听到清晰的流水声。
50、碑额篆书“鲁孔子庙之碑”。
51、微方,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
52、篆刻治印於秦汉、而外奉封泥;款铭秦砖汉瓦、而外甚玉钟石鼓,碑额石刻无不罗入印中,从文化遗产中去芜存箐,以振中风。
53、碑额本云“清忠粹德之碑”云。
54、书《旌表贞孝钱孝女淑贞墓碣》并篆碑额。
55、碑额横向书:“邑父母谭公功德碑”,由洪朝选篆额。
56、碑额全称“大参南塘戚公表功记”。
57、行书,碑额[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
58、碑额长20 . 30米,宽7米,厚10 . 70米,呈椭圆形,上留雕凿蟠龙头、爪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