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府:xiàn fǔ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御史台。 唐 杜甫 《哭长孙侍御》诗:“礼闈曾擢桂,宪府屡乘驄。” 仇兆鳌 注:“御史所居之署, 汉 谓之御史府,亦谓宪臺。”《旧唐书·杨收传》:“俄而 假 自 浙西 观察判官入为监察御史, 收 亦自 四川 入为监察。兄弟并居宪府,特为新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臣职在宪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 清 黄景仁 《百字令·宿王介子先生斋头话旧》词:“ 荆州 初识,记霜清宪府,天寒 梦泽 。”
1、兄弟并居宪府,特为新例。
2、天福亦请于宪府曰:“监察责当言路,有犯无隐,苟获谴,乞不为亲累。
3、转太府中大夫、齐公宪府长史。
4、我略有受宠若惊之感,立即给港督覆电话,那还是我生平第一次致电督宪府。
5、下书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诸王皆为国公,以尊朝廷。
6、他的父亲任过司宪府监察等职。
7、转太府中大夫、齐公宪府长史。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8、少逸气,亦与班固为窦宪府司马。
9、司宪府??论时政纠察百官的单位,即使是王室宗亲权臣都敢纠举,也可对国王诤谏。
10、司宪府,设大司宪一名,从二品;司宪一名,正三品;执义一名,从三品;掌令一名,正四品;持平二名,正五品。
11、监察谏议机构为司宪府和司谏院(两府)。
12、天授中,官司宪府丞令。
13、检察谏议机构为司宪府和司谏院(两府)。
14、乃贬损制度,下书称教,改中书门下为左右内侍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
15、历史人文:杏宅旧属晋江县管辖,一世祖郭孟良,浙江富阳人,元末来泉任盐司提举,因战乱无法还朝,纳家于泉,五世祖本朝开基杏宅,十世祖郭承汾崇祯壬午年进士,授淮安府推官,浙江道卸史,贵州巡按,黔南巡扶,清兵入黔,被孙可望所俘,坚贞不屈,受饿而死,康熙九年葬于大舍公山,墓之望珠石柱,阴刻对联“捷第起宗特简中丞开宪府,捐躯殉国长晋青史照忠魂”于今尚存,郭承汾墓现已申报泉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16、唐杜诵《哭长孙侍御》诗:“礼闱曾擢桂,宪府旧乘骢。
17、初辟大将军窦宪府,因妹入宫,兄弟皆除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