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薮:línsǒu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山林与泽薮。《管子·立政》:“修火宪,敬山泽,林藪积草,天财之所出,以时禁发焉。”晋左思《魏都赋》:“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芜秽。”唐李白《大猎赋》:“穷遐荒,荡林藪,扼士狛,殪天狗。”明郑若庸《玉玦记·赏花》:“或密或疎的林藪,葳葳蕤蕤。”清方文《送薪行·答胡公峤》:“侵晨持斧出,刈薪向林藪。”2.指山野隐居的地方。汉蔡邕《荐皇甫规表》:“藏器林藪之中,以辞徵召之宠。”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周党麟跱于林藪,而无损孝文之刑厝也。”唐钱起《送褚人落第东归》诗:“汉家侧席明扬久,岂意遗贤在林藪。”清金农《蒲州刘高士隐居不仕时时断炊作诗慰之》之一:“林藪惟知味道腴,长贫何用计华枯。”3.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汉班固《典引》:“是时圣上……屡访群儒,諭咨故老,与之斟酌道德之渊源,肴覈仁谊之林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裴僕射,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藪。”《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购求至宝,归之如云,故内府图书谓之大备”注:“国初左僕射萧瑀及许善心、杨素、褚安福家并进图画,兼隋代所有,乃成林藪。”★草木茂盛的地方。《管子.立政》:「修火宪,敬山泽,林薮积草。」事物聚集的地方。《文选.班固.典引》:「与之斟酌道德之渊源,肴核仁谊之林薮。」山野间隐居的地方。《文选.石崇.思归引序》:「晚节更乐放逸,笃好林薮,遂肥遁于河阳之别业。」
1、2009.1.1张说《东山记》:“虽翊亮廊庙,而缅怀林薮。
2、哀猿啼一声,客泪迸林薮。
3、右《幽林思》,庐山林薮人韩覃撰。
4、是以高巢林薮,深穴池塘⑧。
5、哀猿啼一声⑦,客泪迸林薮⑧。
6、悬肉为林薮,内侈外怠荒。
7、驱鹰犬而赴林薮,语人曰“我非猎也”,不如放鹰犬而兽自驯。
8、④林薮:泛指僧道隐士隐居的山林。
9、隰壤?漏而沮洳,林薮石留而芜秽。
10、安死》:“于是乎聚众多之徒,以深山广泽林薮,扑击遏夺。
11、见处林薮,当愿众生,应为天人,之所叹仰。
12、宋叶适《题<陈寿老文集>后》:“若是,则荐之庙郊而王度善,藏之林薮而幽愿惬矣。
13、下教曰:“此州名都,士人林薮。
14、溯至唐虞,即有“帝尧命益作虞,使掌山林薮泽之政”的传说。
15、’遂放志一邱,灭景林薮。自惭林薮龙钟者,亦得亲登郭隗台④。
16、平生小隐隐林薮,自顾原非斫轮手。
17、解释:林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
18、第二三回:“触目晚霞挂林薮,侵人冷雾弥穹苍。
19、又先使候骑前行,持五色旗,见沟坑揭黄,衢路揭白,水涧揭黑,林薮揭青,野火揭赤,以鼓五数应之,仍须数相接。
20、梁惠王下》),即山林薮泽之利,官府同百姓共同采
21、“罢民三时,虞山林薮泽之利。
22、仍先遣搜阅林薮,明立标帜,为出入之驰道。
23、庄公三十一年:(一年春夏秋筑三台)不正罢民三时(即疲),虞山林薮泽之利。
24、大臣访求林薮,?扬仄陋;人得其官,野无遗材。2009.1.1张说《东山记》:“虽翊亮廊庙,而缅怀林薮。
25、《韩非子?说疑》:“观其所举,或在山林薮泽?穴之间,或在囹圄?绁缠索之中。
26、依《大唐西域记》卷十所载,此国山岭周境,林薮连接,土壤膏腴,地利滋盛,邑里相望,人户殷实,风俗刚猛,人性勇烈,邪正兼信。
27、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薮。
28、斯民从己治,我已安林薮。
29、鸟横鶱、凌空啼啭,独怜林薮无际。
30、若渡水逾山,深邃林薮,精骁勇骑搜索数里无声,四周绝迹。
31、与麋鹿以为群,宿林薮之威蓁。
32、封陟居少室山,林薮深秀,泉石清寒。
33、《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诗:“?轩凤凰使,林薮?鸡冠。
34、……鲁外无诸侯之变,内无国事,一年罢民三时,虞山林薮泽之利,恶内也。
35、衣冠林薮逸,词赋柏梁才。
36、曾被桂树枝,寒光射林薮。
37、山岭周境,林薮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