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曲:huíq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古地名。在河南省漯河市沙河与澧河会流处。溵水于此洄曲,故名。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反。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命裴度宣慰淮西行营,率李愬、李光颜等将领往讨,元济重兵据洄曲拒战。李愬雪夜绕道径袭蔡州,擒元济,即此地。《新唐书·裴度传》:“度遣马揔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进,抚定其人。”明何景明《蔡州行》:“诸降尽是洄曲军,拒战不覩牙城将。”
1、元济尽并其众洄曲以备。
2、在洄曲一带,防止官军进攻,而防守蔡州城的不过是些老弱残兵。
3、可是李诉入城后早已厚抚洄曲守将董重质的家属,并遣其子前去招降。
4、直到破晓时分,吴元济才像如梦初醒,率将士到牙城抵抗,同时又派人前住洄曲求救。蔡将有董重质者,守洄曲,其部下乘骡即战,号“骡子军”,最为劲悍,官军常警备之。
5、元济仍漫不经心地说,这一定是洄曲守军的子弟向我索求寒衣。
6、李佑言于李?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
7、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
8、驻扎在洄曲的董重质见大势已去,也向李?投降。
9、驻扎在洄曲的董重质见大势已去,也向李诉投降。
10、元济说:“这一定是驻守洄曲的士兵到我这里来要棉衣的。
11、的后代司马阳是东征大将军,死后葬在安邑澜洄曲(今山西夏县涑水)。
12、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
13、九月,李?见奇袭的条件已经成熟,向李?进言说,淮西精兵都在洄曲和边境,守卫蔡州的全是老弱,可以乘虚直捣其城,出其不意,一举擒吴元济。
14、董重质弃洄曲军,入城降?。
15、洄河桥所在的裴城是一座历史名镇,史称洄曲镇。
16、东岸乡历史悠久,因其原址在洄曲河故道的东岸而得名,相传明朝时建有成佛塔,祥符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四方百里香客前来朝拜者数以万计,盛况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光武台为新石器时代龙山、大汶口等文化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李佑告诉李?说:“蔡州的精锐士兵都在洄曲和四周据守,守卫蔡州城的都是瘦弱衰老的士兵,可以趁他们后方空虚一直打到州城。
18、贼恃董重质兵在洄曲,不虞师之至,及诉攻内城,防卒尚千馀接战,元济始惊,被甲乘城以待重质。
19、九月,李佑见奇袭的条件已经成熟,向李?进言说,淮西精兵都在洄曲和边境,守卫蔡州的全是老弱,可以乘虚直捣其城,出其不意,一举擒吴元济。
20、据史料记载,20世纪50年代西淝河改道以前,老淝河故道洄曲流经展沟集东头,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天然码头,今有省道S224线贯通南北,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集市贸易非常繁荣,素有“金展沟”的美誉。
21、李?献计说,蔡之精兵皆在洄曲一线,城池四周及守城者,皆老弱病残之卒,可乘虚直抵其城。
22、吴元济得知郾城不守,十分恐慌,将亲兵及蔡州守军全部调往北线,以增援董重质防守的洄曲。
23、董重质单骑至李?军前投降,吴元济丧失了洄曲守军回援的希望。
24、当时,董重质拥精兵万余人占据洄曲,听到其子传书,只身骑马回城面见李?投降。
25、食干鞴(bei),整羁?(di),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
26、待全军稍事休整和进食后,李?留500人守城栅,防备朗山方向之敌,另以500人切断通往洄曲和其他方向的桥梁,并下令全军立即开拔。
27、洄曲??唐淮西拒命,屯重兵于洄曲。
28、光颜于是引兵临?水,抗洄曲。
29、洄曲赵村位于五沟营镇北部,距镇政府6公里,耕地面积4200亩,辖16个村民组,728户,3200口人。
30、不同,云是弧形带圆,水是弧形带扁;云之势氤氲氵翁勃,曲然而生,线条故简;水则潆洄曲折,或奔或咽,线条故繁。
31、司马池,字和中,自言晋安平献王孚后,征东大将军阳葬安邑澜洄曲,后魏析安邑置夏县,遂为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