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腊:jiè x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 戒蜡 ”。僧徒受戒后的年数。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禪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戒腊本作戒蜡。西域番僧结制之日,秤其身若干觔,即以蜡为身,亦若干觔,解制之日再秤之,若身重於蜡,即为得道,蜡重於身,则学败矣。盖制中拘窘,鲜食寡睡,淡薄强忍,非寧定者不肥也。” 明 张萱 《疑耀·戒蜡》:“僧家言僧腊者,犹言年岁也。又言戒蜡者,腊当作蜡。余偶閲一内典,西方结夏时,以蜡为人,其轻重相同,解夏之后,以蜡人为验,轻重不差,则为念定而无妄想,否则血气耗散,必轻於蜡人,故谓之戒蜡,非年岁之腊也。”★佛教用语。出家人受具足戒后的年数,以过一个结夏安居为一腊。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一四.方外玄踪》:「昼则讲说,夜则禅定,以深通佛法为长。其次依戒腊行坐。」
1、敕修百丈清规卷四定其职掌(大四八?一一三二中):‘维那,纲维众僧,曲尽调摄;堂僧挂搭,辨度牒真伪;众有争竞遗失,为辨析和会;戒腊资次、床历图帐,凡僧事内外无不掌之。
2、三夏”时节,再加上非典作孽,去哪寻人呢?享年八十又八,僧腊七十九年,戒腊六十三夏。
3、世寿八十六岁,僧腊二十七夏,戒腊十九夏。
4、世寿八十三岁,僧腊六十六春,戒腊六十五夏。
5、心月法师,于二○○二年五月七日十二时十五分舍报西归,终年八十三岁,戒腊六十五夏。
6、腊,指戒腊、法腊。
7、一九九二年以老衰示寂,世寿八十七岁,僧腊六十五夏,戒腊六十四。
8、世寿八十八岁,僧腊六十六,戒腊六十五夏。
9、禅林中,记载申请出家得度之僧籍簿,称作戒腊簿;依戒腊指示众僧席次之木牌,称作戒腊牌,此戒腊次第,称为腊次。
10、戒腊资次,床历图帐,凡僧事内外,无不掌之。
11、世寿七十五岁,僧腊六十三夏,戒腊五十九夏。
12、又作戒腊、法腊、法腊、夏腊、坐腊。
13、世寿七十三岁,僧腊五十六夏,戒腊五十五夏。
14、簿券类解说凭由、坐夏由、戒腊簿、旬单、飞单、表子等。
15、享世寿78岁,僧腊61载,戒腊57夏。
16、法师俗腊八十九岁,僧腊七十六年,戒腊六十九夏。
17、僧众对比自己多五年(五夏)以上戒腊者之尊称。
18、又名夏腊,戒腊。
19、武德五年(622年)春,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律院受戒并坐夏学律。又作法腊、法岁、夏腊、法夏、戒腊、僧腊、坐腊、坐夏法腊。
20、享年积闰九十有四,僧腊七十二夏,戒腊六十九夏。
21、又称法岁、戒腊、夏腊等。
22、世寿七十九岁,戒腊五十九龄。
23、世寿五十八岁,僧腊三十三夏,戒腊三十二夏。
24、又作法腊、法岁、夏腊、法夏、戒腊、僧腊、坐腊、坐夏法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