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圭:xìngu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相传周制以玉作六瑞,表示爵位等次。信圭为六瑞之一,侯爵所执。信,通“身”。《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端,以等邦国……侯执信圭。”郑玄注:“信当为身声之误也。身圭、躬圭,盖皆象以人形为瑑饰,文有麤縟耳,欲其慎行以保身。圭皆长七寸。”《国语·周语上》“为贄币、瑞节以镇之”三国吴韦昭注:“瑞,六瑞:王执镇圭,尺二寸……侯执信圭,七寸。”
1、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2、制定了五刑,推行五常,重定五信(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统一五度(分、寸、尺、文、引),统一五量(仑、合、升、斗、斛),统一五权(铢、两、斤、钧、石),统一音律为十二律,制定君臣礼制,还规定五年一巡狩,三年一考察,以三次考察结果决定官员升迁去留等。
3、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
4、《周礼》“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
5、《周礼》一书中曾作了详细的记载,哪“六瑞”的使用规定为:天子用尺寸最大的镇圭,公用桓圭,侯用信圭,伯用躬圭,子和男用谷璧和蒲璧。不同的玉器,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等级,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合称六瑞,“天子执圭,发号施令”。
6、信圭之形如人直立,躬圭之形如人弓曲。
7、生殖器崇拜很快泛滥,《周礼》上说,"镇圭"一尺二寸长,"天子守之";"桓圭"九寸长,"公守之";"信圭"七寸长,"侯守之";"躬圭"五寸长,"伯守之",此之谓也。
8、哲宗元枯元年仿西魏、隋、唐玉笏之制,方而不折,上下皆博三寸,长尺二寸,其厚以镇圭为约”。补注:“《周礼?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
9、考工记?玉人》:“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周礼》一书中曾作了详细的记载,哪“六瑞”的使
10、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
11、补注:“《周礼?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
12、《周礼?春官》载:侯爵执信圭。
13、战国以前,玉器的种类以礼器为重,如《周礼》所说的“镇圭、恒圭、信圭、躬圭、谷壁和蒲壁”(六瑞)以及“花壁、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六器)。
14、不同的玉器,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等级,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合称六瑞,“天子执圭,发号施令”。
15、王执镇圭,尺二寸;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七寸;伯执躬圭,六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
16、再说蒲纹的观点,有史书说战国就有,《周礼》有记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
17、出土玉器基本上出自有身份和地位的大中型墓葬中,春秋战国就有“六瑞”的使用规定,6种不同地位的官员使用6种不同的玉器,即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从秦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唐代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的制度,如玉带制度。
18、郑玄注:“瑞玉,谓公桓圭、侯信圭、伯躬圭、子谷璧、男蒲璧。
19、《周礼》一书中曾作了详细的记载,哪“六瑞”的使用规定为:天子用尺寸最大的镇圭,公用桓圭,侯用信圭,伯用躬圭,子和男用谷璧和蒲璧。
20、周礼*春官》载:周制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21、在《周礼》中尊为瑞玉的东西有六种:即镇圭、恒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
22、信圭?守之,躬圭伯守之。
23、周制信圭为侯所执,长七寸。
24、信圭为六瑞之一,刻人形,作伸状;躬圭,刻人形,作屈身状。
25、《明史?循吏传?李信圭》:“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
26、信圭为六瑞之一,侯爵所执。
27、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故言三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