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论:dǔlù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犹确论。确切的评论。《汉书·董仲舒传赞》:“至向曾孙龚,篤论君子也,以歆之言为然。”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篤论也。”《明史·食货志一》:“‘其盛也,本於休养生息,其衰也,由土木兵戎’,殆篤论云。”《清史稿·刑法志二》:“北魏崔挺尝曰‘一人有罪,延及闔门,则司马牛受桓魋之罚,柳下惠膺盗跖之诛,不亦哀哉’,其言皆篤论也。”★确当的评论。《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赞曰》:「至向曾孙龚,笃论君子也,以歆之言为然。」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
1、《清史稿?刑法志二》:“北魏崔挺尝曰‘一人有罪,延及阖门,则司马牛受桓?之罚,柳下惠膺盗跖之诛,不亦哀哉’,其言皆笃论也。
2、过言不悒,未为笃论。
3、文人标榜之词,非笃论也。
4、若染,其人初虽有乞醯之不直,晚转昭抱之大信,下中只评倘非笃论乎?
5、《杜氏新书》,又名《笃论》,是记载汉末魏晋时期京兆杜氏族人生平和言论的书籍。
6、豁然心开得阿罗汉)笃论为道岂关多诵。
7、〖出处〗清?王悔生《祭海峰先生文》:“笃论高言,谆谆训诫,沃我心灵,开我眉?。
8、苏舜钦谓其词不逮韩,而理过於柳,诚为笃论。
9、《魏志?杜恕传》称恕有《体论》《兴性论》,无《笃论》。
10、《后汉书?班固传下》:“至令迁正黜色宾监之事焕扬宇内,而礼官儒林屯朋笃论之士而不传祖宗之仿佛,虽云优慎,无乃葸欤!【出处】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左氏》?夫子一时戏言,以为千载笃论,成微婉之深累,玷良直之高范,不其惜乎!
11、亦随人作计之见,非笃论也。
12、卷九七引三国魏杜恕《笃论》:“日给之华与相似也,结实而日给零落。
13、有《弘道书》、《燕峰诗钞》、《古今笃论》、《中旨定录》等。”清顾炎武《梓潼篇赠李中孚》诗:“笃论尊尼父,清裁企仲由。
14、《文心雕龙?才略》:“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
15、古今主治,无一非补助心阳之功效,而李濒湖独谓其专入肾家,未免故为矫异,张石顽和之,非笃论也。
16、後人?称张、王,未为笃论。
17、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四?冗篇下》:“汉末诸葛氏分处三国,并著忠诚,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并自笃论。
18、《汉书?董仲舒传赞》:“至向曾孙龚,笃论君子也,以歆之言为然。
19、《后汉书?延笃传》:“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笃论矣。
20、先生着?吉金,训释古籀,实验权量,商榷碑版,所得之伙,驾两宋金石、干嘉考据之学而上之,论者推为近代考古学、古文字学之滥觞,殆笃论也。
21、又作弘道书十卷、古今笃论四卷、中旨定录四卷、中旨辨录四卷、中旨申感四卷,皆申明弘道书之旨。
22、《明史?食货志一》:“‘其盛也,本於休养生息,其衰也,由土木兵戎’,殆笃论云。
23、且惟贤知贤,圣人笃论,伊、皋既举,不仁咸远。
24、延笃论解经传,多所骏正。
25、然後知徒以明理载道为词,常谈鄙语,无不可以入文者,究为以大言文固陋,非笃论也。
26、笃论解经传,多所骏正。
27、章太炎在《故参议院议员张君墓表》中说,张瑞玑“自谓书不如画,画不如诗,诗不如其为人,盖笃论云。
28、王隐《晋书》称“新书”,犹今之“全书”,而《笃论》其总名也。
29、于时以为笃论云。
30、核人品者,乃专以与东林厚薄为轻重,岂笃论哉。
31、史有“三长”之说?被时人称为笃论?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32、来教以浣花玉溪於诗,犹清真梦窗於词,斯诚笃论。
33、后儒以名之轻重为文之是非,必谓新书胜旧书,似非笃论也。
34、回来后,钓友小胡非让我带他去钓,十月六号,我因事没去成,十月七号,我和小胡直奔那条草沟,早晨七时布点做窝,钓到十点,小胡收获两条50克左右的鲫鱼,我是颗粒无收。《鬻子》、《太公六韬》、《晏子》、《孟子》、《道德经》、《鲁连子》、《邓析子》、《胡非子》、《缠子》、《尸子》、《太公金匮》、《曾子》、《子思子》、《管子》、《荀卿子》、《文子》、《范子》、《墨子》、《随巢子》、《韩子》、《列子》、《?冠子》、《申子》、《燕丹子》、《尹文子》、《陆贾新书》、《庄子》、《王孙子》、《慎子》、《鬼谷子》、《公孙文子》、《晁错新书》、《贾谊新书》、《吕氏春秋》、《淮南子》、《盐铁论》、《说苑》、《新序》、《法言》、《太玄经》、《新论》、《论衡》、《正论》、《潜夫论》、《风俗通》、《商君书》、《阮子》、《正部》、《士纬》、《通语》、《抱朴子》、《周生烈子》、《荀悦申鉴》、《仲长昌言》、《典论》、《魏子》、《人物志》、《任子》、《笃论》、《体论》、《傅子》、《唐子》、《秦子》、《梅子》、《物理论》、《太玄经》、《化清经》、《邹子》、《成败志》、《古今通论》、《中论》。
35、《隋书经籍志》又有《笃论》四卷,亦称恕撰。
36、核人品者,乃专以与东林厚薄为轻重,岂笃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