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策:shì c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古代考试取士的方法之一。有司就政事、经义等设问,令应试者作答。《后汉书·儒林传下·张玄》:“会《颜氏》博士缺, 玄 试策第一,拜为博士。”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近代以诸科取士者甚多, 武德 四年,復置秀才、进士两科,秀才试策,进士试诗赋,其后秀才合为进士一科。” 清 黄宗羲 《论文管见》:“如 丁乾学 主 江西 试,以试策犯时忌削籍。”
1、清侯方域《南省试策》二:“以庸碌为老成,以软熟为谙练,以?茸为和平。
2、《南省试策第五道》:“猥惟?昧之微,举皆管浅之说。
3、唐代明经试策形式体制考论
4、出处:《世说新语.任诞》:“祖车骑过江时,公私俭薄,无好服玩。”清侯方域《豫省试策四》:“皇帝轸念民艰,正供之额,概从俭薄。
5、侯方域《南省试策二》:“保举即古之荐辟也。
6、《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乃更大作讲舍,延聚生徒数百人,朝夕自往劝诫,自执经卷,试策殿最,儒化大行。
7、帖经通过后,然后试策。
8、宋欧阳修《国学试策第二道》:“乐由中出,音以心生,自金石毕陈,《咸》《韶》间作,莫不协和律吕,感畅神灵。
9、SQL查询的调优并不简单;它包含计划和设计都很好的测试策略、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
10、四世传《诗》,好《老子》,尤善图纬天文历算,试策第一。
11、殿试策问”作为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具有衡才选士的价值,更具有很强的时政性。
12、《国学秋试策问》之一:“请举此数君者得失之源,所以相反之故,将详观焉。
13、阮继志先生主讲面试策略之善
14、给事中赵君锡抓住叶祖洽参加科举殿廷试策问答卷中有“祖宗纪纲法度因循苟简,愿朝廷与大臣合谋而新之”一语,说是诽谤朝廷,要治叶祖洽的罪。
15、文天祥在中举的《御试策》中说:“自献助迭见于豪家巨室而民困,自和籴不间于闾阎下户而民困,自所至贪官暴吏,视吾民如家鸡圈豕,惟所咀啖而民困,呜呼!
16、用诗赋、试策进行考试。
17、清?侯方域《南省试策二》:“士之稍方幅者,则惧其戾俗而不举矣。
18、《董氏文献内志》卷六记载其殿试策题:“朕观自古中兴之主,莫如光武之盛,盖既取诸新室,对恢一代宏模,巍乎!
19、殿试策万言,略谓二帝三王治本于道,道本于心,讲学为明心之要,修身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又言以天下为一家,则满汉皆一家也。
20、《廷试策》中直指时弊,指出“昏混衰世之政”可概括为“三冗”,即冗员。
21、《豫省试策五》:“天下积玩之所致,固有激之以赏而人不知劝,陈之以罚而乃以爽然悟、废然返者矣。
22、出处: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引状》:“臣恐自今以往,相帅成风,虽直言之科,亦无敢以直言进者。
23、宋欧阳修《南省试策》之一:“奇技淫巧之荡心,鬻良杂苦之牟利,安於所习,未足敦风。
24、《礼部试策?第三道》曰:“虽言微旨远,而学者苟能研精钩深,优柔而求之,则壶奥指趣,将焉?哉!
25、清侯方域《豫省试策》四:“滨河之有司即欲行其无事,而胥吏佣作之徒借河以为溪壑者,终不肯以为然也。
26、故事,实录不载武试策问,和?申率对不以实,诏斥护过饰非,革职留任。
27、清侯方域《豫省试策四》:“且运道明明有沿海逾陆之文,可以扬千艘之轻帆,疏双轮之中梗,而必欲首尾数千里恃一线於河,则亦徒见其劳民伤财而已矣。
28、关于这一榜的状元的取舍,《续资治通鉴》有这样一段记载:殿廷试策时,“祖洽策言:‘祖宗多因循苟简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
29、清侯方域《南省试策四》:“譬如有人病积痞者,无不剂而救之之理。
30、清侯方域《南省试策四》:“於是乎一误於抚,再误於剿之垂成,说者且以为行金而脱;继之开府秉钺,以为方叔、召虎者,诚与前人不同,然亦闻其久於宦路,善调人情而已。
31、宋欧阳修《南省试策第五道》:“下明诏以开不讳之门,设匦函以广言者之路,复转对以采?绅之议,立制策以待?良之言者,意在兹乎?
32、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三》:“僚属佐吏得自选署而有所因革建置,於民无复得而侵沮之者,则汉之守令即古之诸侯也。
33、〖出处〗∶清?侯方域《豫省试策四》:“以龙宫蛟窟潦原浸天之物,而欲集区区。
34、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五》:“天下惟积玩之后,循之难为功;亦惟积玩之后,反振之易为力。
35、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成为权相贾似道门生,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36、其次从考试科目和试策内容两个方面阐述了唐代殿试的主要内容。
37、《豫省试策三》:“陟明之典,劝民庸也。
38、宋欧阳修《南省试策第五道》:“猥惟?昧之微,举皆管浅之说。
39、少好学,日记书数千言,1263年(中统四年)荐辟中书左三部令史,累官淮安路总管,两使安南。”清侯方域《南省试策二》:“皇帝之所谓保举者,求济世之才也……保举者,即古之荐辟也。
40、自今欲乞试策优并挽弓及把者,皆听就试。
41、《豫省试策四》:“圣人所极智穷思而以为无奇者,乃就十数肉食之人而询焉,采焉……则亦徒见其劳民伤财而已矣。
42、【出处】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五》:“卫嗣君曰:‘赏立诛必,虽失十左伤氏无伤也;诛不必,虽得十左氏无益也。
43、清侯方域《豫省试策四》:“考尧时九州贡道,已有沿海逾陆之文,不惮推挽转折以达之。
44、他在《廷试策》中直指时弊,指出“昏混衰世之政”可概括为“三冗”,即冗员。
45、宋?苏轼《省试策问》之三:“凡省冗官八百员,吏千四百员,民以少纾,而上下相安,无刻核之怨。为了做到避免纠纷、合理
46、明唐顺之《廷试策》:“陛下敬一以昭事,中和以立极,宜乎休徵至而六?消矣。
47、乃大作讲舍,延聚生徒数百人,朝夕自往劝诫,执经试策,儒化大行。
48、宋洪适《乾道二年殿试策题》:“赃墨之刑,非不严而未能使人皆君子之行;钱谷之问,非不勤而未能使国有积年之储。
49、《豫省试策》之四:“考尧时九州贡道,已有沿海逾陆之文,不惮推挽转折以达之。
50、会计资格考试应试策略与技巧设计院,拥有中国甲级设计资质。
51、衢亨疏辨,下廷臣察询,命二阿哥监视洪莹覆写试策,无误,迭诏为衢亨湔雪;惟斥其令部员刘承澍在园寓具稿,致招物议,予薄谴,镌级留任;坐杰污蔑,承澍漏泄,降黜有差。
52、但是到了清代,殿试不再誊录,评定殿试策的优劣不是看内容,而只是看书法是否符合要求,使金殿对策简直成了书法比赛。
53、《论御试策题札子》之二:“臣愿陛下明诏,臣等公共商议,见其可而后行,审其失而后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