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典刑:míngzhèngdiǎnxíng基本解释:[carryoutacapitalpunishment;executelawfully]依照法典,公开处罚●详细解释:依法公开处刑。宋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牛黑子强姦杀人,追赃完日,明正典刑。”郭沫若《北伐途次》八:“但可佩服的毕竟是大帅,连他自己都要忙着逃命的时候,他却有那样的闲情来明正典刑。”★◎明正典刑míngzhèng-diǎnxíng[carryoutacapitalpunishment;executelawfully]依照法典,公开处罚★正,治罪。明正典刑指依照法律公开处决。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一○.宣帝待霍氏》:「使显等稍自悛改,则霍氏富贵,将来未艾。奈何悖逆之节,愈益驯嘄,而不容掩匿,苟不明正典刑,天下其谓帝何?其势不得不诛耳。」明.陆采《明珠记.第三四出》:「故户部尚书租庸使刘震,忘累朝之厚恩,受逆贼之伪命,除将明正典刑外,妻子俱合随坐。」★修订本参考资料:正,治罪。明正典刑指依照法律公开处决。宋˙王楙˙野客丛谈˙卷十˙宣帝待霍氏:使显等稍自悛改,则霍氏富贵,将来未艾。奈何悖逆之节,愈益驯嘄,而不容掩匿,苟不明正典刑,天下其谓帝何?其势不得不诛耳。明˙陆采˙明珠记˙第三十四出:故户部尚书租庸使刘震,忘累朝之厚恩,受逆贼之伪命,除将明正典刑外,妻子俱合随坐。
1、明正典刑,即行处斩。
2、之后,窦宪的弟弟窦笃、窦景、窦环等也被缴收印信,勒令离京,窦宪的亲信邓迭兄弟和郭瑛父子已被绑赴市曹,明正典刑。
3、片言折狱,明正典刑。
4、如回纥人阿合马替元世祖理财长达二十年,他增加新税收,核实发现隐匿,为皇帝信用,直做到中书平章政事,也一手掌握宰相的实权,曾派遣手下官僚到各处勘察的权力,为正统的廷臣所不满,直到他为人谋杀之后,元世祖还将凶手明正典刑。
5、乞将直明正典刑,以惩于后。
6、上谕曰:“朕前批示,令其具谳明正典刑。
7、《明史?广西土司传三?泗城》:“豹强犷如此,宜调兵擒捕,明正典刑。
8、《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
9、参见“明正典刑”。
10、宋徽宗亲笔写诏书,说:“此皆前代杀不庭之臣,藉使臣果有不赦之罪,当明正典刑,岂宜用此”,遂下令停止进贡,把库内毒药全部焚毁。
11、,最后疏曰:“伏乞独断于心,敕下法司,将魏忠贤明正典刑,以雪天下之愤,以彰正始之法。
12、曾奉派总办秋审,充律例馆纂修,往各省复查案件,申理冤屈,明正典刑,受仁宗数次嘉奖。最后疏曰,“伏乞独断于心,敕下法司,将魏忠贤明正典刑,以雪天下之愤,以彰正始之法。
13、纵使?胄身膏斧钺,犹有余罪,况兵衅未解,朝廷傥不明正典刑,何以昭国法,何以示敌人,何以谢天下?
14、识荆之日,便许复仇,皇天见怜,宦游早遂,诸好贯满,相次就缚,而且明正典刑,沥血设飨,妾之仇已雪,而志已遂矣!
15、疏说:“迹其所为,在子为不孝,在臣为不忠,在法为必诛”,“乞下诏狱”,以“明正典刑”。
16、魏云中刚一到任,就定下计策,调集人马进行剿捕,很快就将蔡项抓获并明正典刑。
17、当七月十日厦门失守,英舰沿海北上,裕谦得报,便集兵镇海,举行庄严的盟神誓师,申明“受命专讨,义在必克,文武将佐,敢有受夷一纸书,去镇海一步者,明正典刑,幽遭神殛。
18、铁捕头南宫啸不为利诱,终将无恶不作的沙亮明正典刑,依法斩首。
19、凶残嗜血的清朝政府,通过这种秘密处决的方式,却暴露了他们的虚弱??对于犯有“大逆”的党人,他们已经不敢在青天白日之下“明正典刑”了。
20、虽未拿获班滚明正典刑,若果系烧毙,亦与正法无异。
21、一宗人命案,犯案便是知县大人的儿子,不能明正典刑,却可以明目张胆的请来师爷,出谋划策,移花接木,将其正犯硬塞给杨乃武。
22、8月1日,武汉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要国民政府领域之内的共产党员“务须洗心革面”,否则,一经拿获,即行明正典刑,“决不宽恕”。
23、这种做法是明正典刑,得不偿失。
24、2.对判死罪者依法处决,意即“明正典刑”。
25、尔等闯下如此大祸,谁也救你们不得,不要说东皇帮助你们,就是妖族高手齐至,我也要将你们擒拿,以明正典刑。
26、但此后不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因为玉素甫的弟弟阿布都拉侵吞回人银两、压榨欺压百姓而引发了乌什起义,乾隆对此大为恼怒,明令“岂可以其为玉素甫之弟,遂从宽贷”,“即阿布都拉,亦当明正典刑”。
27、你身为都统制重将,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本相今天要借你的人头严正军规!来人啊,将袁?就地斩首,明正典刑。
28、被英人俘虏,“明正典刑,在印度舁尸游街”。
29、等12人“即日明正典刑,以谢天下;涣发明誓,拥护共和”,并以云南军民“痛愤久积,非得有中央永除帝制之实据,万难镇劝”为词,限25日10时以前答复。
30、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
31、主父偃要求:明正典刑,应在征服大宛国的大捷之日。
32、有人建议把他“明正典刑”,以缓和人民的反清情绪,盛杏荪就秘密向帝国主义使馆求援。
33、重要头目张承福、张移风等,亦被“明正典刑”,群匪基本肃清。
34、顺应天命的人将得到丰厚的赏赐,违逆天命的人则将被明正典刑。
35、许多站在批判教会立场的作者也指称,希帕提娅“以铁钩将骨肉扯离”的死法,似乎符合君士坦丁大帝二世对巫术明正典刑的方式。
36、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回:“这种人要在敝国,是早已明正典刑,哪里容他们如此胆大妄为呢。
37、除首恶魏忠贤、客氏已明正典刑,其余七类,“首逆同谋”六人,“交结近侍”十九人,“交结近侍次等”十一人,“逆孽军犯”三十五人,“谄附拥戴军犯”十五人,“交结近侍又次等”一百二十八人,“祠颂”四十四人,共计二百五十八人。
38、《上清帝第二书》作者要求对顽固派严厉惩处,“或明正典刑以寒其胆,或轻予褫革以散其事,诏告天下,暴物罪状。
39、建昌侯方才不是建议将他明正典刑、公示天下么?怎么又不该杀了?
40、梁士诒等12人“即日明正典刑,以谢天下;涣发明誓,拥护共和”,并以云南军民“痛愤久积,非得有中央永除帝制之实据,万难镇劝”为词,限25日10时以前答复。
41、可寇恂却把这个人明正典刑,斩首示众。
42、因而要求朝廷对于失事有关官员明正典刑。
43、而后,钟颖被明正典刑,罗长?则入祀忠烈祠,供后人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