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股:chāi gǔ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谓钗歧出如股。常用以形容花叶的枝杈。《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 三国 吴 陆玑 疏:“根在水底,与水深浅等,大如釵股,上青下白。”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诗·祝苍华》:“根稀比黍苗,梢细同釵股。” 宋 吴文英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词:“剪红情,裁緑意,花信上釵股。” 清 曹寅 《冬兰》诗:“丛秀几釵股,顶分双髻丫。”2. 画竹法中称竹之直枝。《说郛》卷九一引 元 管道昇 《墨竹谱》:“画枝各有名目:生叶处谓之丁香头,三合处谓之雀爪,直枝谓之釵股。”★国画中画墨竹之枝,称直枝为「钗股」。
1、论书势:“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
2、这就是“用笔须平,如锥画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堕石”。
3、宋陈?《负暄野录?邵?书》:“邵居士?,才行俱美,高尚不仕,隐居丹阳,尤工为钗股篆,世所钦重。
4、宋吴文英《祝英台近?除夜立春》词:“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这首佚名太学生的《祝英台近》,是在抒发江山飘摇之慨、身世流落之叹。
5、也就是古人“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所比喻的效果。
6、古人常以“裙钗”称女子,即裙子与钗股为妇女之代称。
7、岁华依约,红裁翠剪,采花钗股。
8、穹窿山钟灵萃密,峰峦起伏,屹道纡曲,林藏蓊郁,形如钗股,实峻而深。
9、唐代著名学者虞世南的《北堂书抄》中也有一条关于“土肉”的记载,他的史料转录于《临海异物志》,文中说:“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钗股,浚克食。
10、(11)或“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痕,王右军锥划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12)等。
11、髡残与程正揆交谊深厚,曾在他的画上题道:“书家之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银钩虿尾,同是一笔,与画家皴法同一关纽。
12、余近读秦汉简帛诸书,皆笔墨原状,点画如锥画沙,如印印泥,风神奇古,无碑刻腐烂之失,无帖学末流之弊,堪可师法。。此皆后人之论,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屋漏痕欲其横直匀而藏锋;锥画沙欲其无起止之迹;壁坼者,欲其无布置之巧。
13、东西两山,延袤若两钗股。
14、用线之道甚多,诸如“一波三折”,“如锥画沙”,“如折钗股”等等。
15、彩笺不寄,兰梦更无凭,灯影下,月明中,魂断金钗股。
16、也就是古人“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所比喻的效果。”论书势:“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
17、因此,黄宾虹强调:”法备气至之作,须在平时练习腕力,以钗股、漏痕之法,如挽强弓,如举牛鼎;有摇五岳之力,而无拔剑弩张之容。
18、确实,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传统中所谓的屋漏痕、折钗股、“吴带当风”、“高山坠石”及“曹衣出水”。
19、(《执笔问题》)谈运笔,说“折钗股”、“屋漏痕”、“锥划沙”、“印印泥”、“端若引绳”、以及米芾的“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等均源自蔡邕“藏头护尾,力在字中”八字,“这样看来,后世各家的议论,尽管花样翻新,正好比孙悟空一筋斗十万八千里,却终难跳出如来佛的手掌。
20、宋吴文英《解语花?立春风雨中饯处静》词:“花鬓愁,钗股笼寒,彩燕沾云腻。
21、颜平原,屋漏痕,折钗股,谓欲藏锋。
22、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程正揆的《山水图》上,髡残题道:“书家之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银钩响尾,同是一笔,与画家皴法同是一关纽,观者雷同赏之,是安知世所论有不传之妙耶?
23、此外,《本草拾遗》还收入了许多产自岭南地区的药物,如鸡候菜、含水藤、赤翅蜂、独脚蜂、腆颗虫、枸橼、无风独摇草、予脂、陈思岌、草犀根、黄龙眼、万一藤、骨碎补、麂目、牛领藤、灰药、金钗股等。
24、中说的用笔“要如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高峰坠石,百岁枯藤,惊蛇入草”,就是指用笔的方法。
25、前人在用笔上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在林老书作中皆有所体现。
26、但最大的问题是笔法,黄庭坚代表作用笔擒纵自如,如锥画沙、折钗股,线条老辣生涩,立体感、穿透力极强。
27、唐白居易《和微之诗?祝苍华》:“根稀比黍苗,梢细同钗股。
28、大如钗股,上青下白,美白茎,以苦酒浸入,美可案酒。
29、的记载,他的史料转录于《临海异物志》,文中说:“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钗股,浚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