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堑:dì qiàn 基本解释:[graben] 至少两个断层之间的地壳下降部分,一般长度宽度大得多●详细解释:◎ 地堑 dìqiàn[graben] 至少两个断层之间的地壳下降部分,一般长度宽度大得多★ 地盘因一对高角度正断层所造成之中部凹陷地形,称为地堑;而一对高角度正断层所造成之中部凸隆地,称为地垒(horst)。--作者:洪如江 ★在两条大致平行的断层之间,因地层相对下降,而成狭长的凹低地块,称为「地堑」。 【造句】东非有名的地堑中,因地层陷落而形成不少美丽的湖泊。 △裂谷、沟状断层 ★在两条大致平行的断层线之间,因地层相对下降,而成狭长的低地者,称为「地堑」。如:「莱茵地堑」。也称为「裂谷」、「沟状断层」。
1、地堑,南与渭河平原相接,北与滹沱河谷地相连,后经汾河等河流冲积形成为河谷平原。
2、伊通地堑构造样式及其油气分布规律
3、断层的生长指数分析表明,依舒地堑内部的北西向断裂与边界断裂的活动具有一致的规律性,都起到协调边界断裂演化发展的作
4、现存的地表破裂形迹有地震断层、地震裂缝、地震沟槽、地堑、地震陷坑、冲沟及山脊位错、崩塌滑坡等。
5、根据不同构造层中变形方向及后期构造叠加的分析,对本区的构造应力场及变形场进行了探讨,本区盖层早期阶段( d - c )为近南北向的伸展拉张,二叠纪(特别是晚二叠世)的伸展方向可能发生了改变,除在各断裂带继承性活动外,沿南北方向又新生了一些半地堑。而在挤压变形时,印支期主要为近南北向挤压,燕山早期为nw - se向挤压,燕山晚期为nne - ssw向挤压,而喜山运动可能经历了从ew向向sn向方向挤压的转变。
6、古宏观地貌(凸起、洼陷与大型沟槽)控制了沉积体系的类型、沉积特征及至储集体的分布范围;局部古地貌(断槽、地堑、断阶、沟谷等)决定了岩性圈闭发育具体位置。
7、贺兰山的主隆升期始于始新世,与银川地堑的形成同步。
8、东部地区速度变化以低速异常为主:整个华北和东北地区,都呈现pn低速异常,特别是华北盆地区、渤海湾和山西地堑低速异常非常明显,最小低于7 . 8km / s ;华南地区整体上在平均值上下,在珠江口地区、广西中部地区、庐山地区波速略微偏低,在长江以南,珠江以北地区中部波速略微偏高。
9、地堑成为铀矿沉积的有利部位。
10、合肥盆地的伸展活动发生于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伸展活动是叠加在前两期走滑构造之上,形成了以半地堑式楔形为主的沉积。
11、巴里桑山系纵贯南北,多火山峰、熔岩高原、山间盆地与地堑湖,峡谷深邃。
12、1943年下半年,参加顿巴斯和梅利托波尔两次进攻战役。地区,石炭纪重新活动,形成第涅伯?顿巴斯地堑。
13、地质历史上的大洋地壳的地槽断谷或现代大陆的中、新生代裂谷(地堑)多属之。
14、西、中部山区得到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后,一部分径直向东运动;一部分向南向下绕过地堑继而向东运动。
15、舒地堑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分析
16、在十分广阔的盆地中,大陆边缘主要过程是受巨大冷却板块的向下拖曳,并产生类似半地堑的假象。
17、博白-岑溪断裂带在早古生代为一同生断裂系统,在拉张环境下沿断裂带形成了一地堑型断陷盆地。
18、摘要依舒地堑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为新生代断陷盆地,汤原断陷和方正断陷为其两个面积较大的二级构造单元。
19、由于断层规模大,方向性强,致使地堑构造发育。
20、人们向往云丘山的主要原因在于:云邱山地处吕梁山与汾渭地堑交汇处,面积35平方公里,从南北望,若天顶高榘,接北斗而傲苍穹,古日“昆仑”,俗称“北顶”,云丘,顶托“天池”接“北斗”,怀抱“中土”贯“中社”。
21、在十分广阔的盆地中,大陆边缘主要过程是受巨大冷却板块的向下拖曳,并产生类似半地堑的假象。在凯瑟琳看来佩尼曼太太没有什么深不可测的地方,她能一目了然地将她看透而不被她外表的假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