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yán y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言语和意旨。《关尹子·九药》:“天下至理,竟非言意。苟知非言非意,在彼微言妙意之上,乃契吾説。”《吕氏春秋·离谓》:“言者,以諭意也。言意相离,凶也。” 陈奇猷 校释引 孙锵鸣 曰:“‘意’者,即上篇所云‘言之谓也’。言意相离,是不知言之谓者也,故以‘离谓’名篇。”2. 说明意思。 晋 陆云 《与戴季甫书》:“区区至心,谨復言意。”
1、天下至理,竟非言意。
2、论刘勰言意之辩及其对修辞理论的贡献
3、在戏曲创作方法上,以诗文为戏曲创作手法的出现、骈俪典雅语言风格的追求、情节因素的弱化和舞台表演意识的淡化,也都是戏曲家立言意识影响下的结果。
4、国旅卡对这部分用户而言意义不大。
5、杆子:本土方言意义:由“二杆子”简约而来,用同“二杆子”。
6、言意关系的探讨,在先秦时期即已有之。
7、通过分析标准语与非标准语的区别,诗歌与小说的语言意识,史诗与长篇小说的价值世界,巴赫金建立起了他的文体基本理论。
8、确认就是要将词句、指称看准确,勿张冠李戴,要形意结合,通过句式结构和语言意义正确把握内容。
9、语气平和,但忠愤抑郁之气仍勃勃于言意之表。
10、要达到言意谐适和言意相资相促是有蹊径可寻、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的。
11、可是修行到心无挂碍,却不是容易事。我认识一位唯心论的学者,平素昌言意志自由,忽然被人绑架,系于暗室十有余日,备受凌辱,释出后他对我说:“意志自由固然不诬,但是如今我才知道身体自由更为重要。”。梁实秋
12、正是基于“言意之辨” ,先哲们不断丰富、发展了以象兴意、借象求境、 “得意忘言”的认识、审美与创作思想。
13、幔”长沙方言意为绷得很紧。
14、艺术起源于人类语言意识。
15、佛经翻译与中古时期的言意之辩
16、按照我的理解,学好一门语言意味着能够妥当地使用它。
17、艺术起源于人类语言意识。
18、独有梦中魂,犹言意如故。落落初相见,无言意已移。
19、上述荀粲的言不尽意说和欧阳建的言尽意说,分别代表了言意关系问题上两种极端的看法。
20、二文雅谈吐含墨香,明礼待人受崇尚;短句箴言意悠远,信诚品高美德扬;和睦处世醉笑颜,谐音妙曲歌情长;传习经典扬国粹,承往开来续华章!
21、复次,言意识者:即此相续识。
22、由此说明意义对语境的依赖、语境对意义的制限皆源于存在与语言、在的意义与此在的生存境域的分环勾连,从而构成了语言意义的最为原初的语境条件。
23、中国诗学中的言意关系论
24、虽然这是一句平凡的话,可是对我而言意义却是非凡的。爸爸就是这么的体贴,那么的温柔,一句简单的话语,就能传达一份美好的亲情,感受到爸爸对我的爱是深到无法用笔墨来形容的。
25、本书围绕中国哲学在各个历史时期讨论的主要问题,即从先秦天人之辩、名实之争,到两汉宇宙论上的或使莫为之争、魏晋有无及言意之辩、隋唐佛道哲学对于宗教境界的讨论、宋明理学时期的理气(道器)之争和心物(知行)之辩,再到明清之际哲学家对于整个古代哲学尤其宋明理学的批判总结,最后到近代哲学在历史观和认识论(心物知行关系)的转型,展开其从先秦到近代的发展历程;以及新时期20多年来中国大陆哲学研究的主要趋向,和来自海峡对岸的中国台湾地区学术界对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哲学研究的评论。
26、她也知道这一切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28、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它主要是对词义和句子两方面进行研究。
29、这一点对于社会而言意义重大。
30、卦中设象本仪形,得意忘言意自明。
31、拜染干为意利珍豆启人可汗,华言意智健也。
32、言意不悦,鼎臣遂不敢与争。
33、在这样的实践和理论探讨中,我们得出: “ ‘视、听、做’一体化的婴幼儿语言习得环境,对提高婴幼儿语言习得兴趣,使婴幼儿成为语言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培养和提高婴幼儿语言习得能力具有明显效果”的初步结论。为进一步从对比实验的角度验证这一结论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4、方言意识到了李悦可能知道了他和李歆的事情,跟李歆商量。
35、双语学习与元语言意识的发展
36、四合院配置,使用倒伞型的特殊结构,以及中国建筑的语言意象,入口的花瓶门及圆门,形成另一种空间经验。
37、引言意在为小额利益诉讼的论述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