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令智昏:lì lìng zhì hūn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贪图私利而使头脑糊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鄙语曰:‘利令智昏’。”《官场现形记》第四回:“他便利令智昏,叫他的幕友,官亲,四下里替他招揽买卖。”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官做大了也可以利令智昏。”亦作“ 利令志惛 ”。《镜花缘》第九二回:“及至利到跟前,就把‘害’字忘了,所谓‘利令志惛’,能不浩叹!”★5 5.造句 1.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 2.语译 被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乱。 3.故事内容 战国时,秦国大将白起攻打韩国,上党准备依附赵国,平阳君赵豹不同意,但平原君赵胜却以为占了大便宜。结果,招致秦军入侵,赵国大败,四十万赵军全部被杀。司马迁评论说:这就叫“利令智昏” 4.近义、反义词 近义词 见利忘义、财迷心窍 反义词 见利思义 5.造句 我看他是利令智昏,才会挪用公款。 ★贪图利益,以致失去理智。 【造句】我看他是利令智昏,才会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 目录★被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乱。《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太史公曰》:「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禁不得这班小人,在旁边唆拨,难免他利令智昏呢!」也作「慾令智昏」。 ★修订本参考资料:被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乱。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传˙太史公曰: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禁不得这班小人,在旁边唆拨,难免他利令智昏呢!亦作慾令智昏。 ★05.《官场现形记.第四回》:「他指日也要回任,这藩台是不能久的。他便利令智昏,叫他的幕友官亲,四下里替他招揽买卖。」★0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那弥轩真是利令智昏,等官出了题目之后,他却偷了个空,惨淡经营,作了一篇文字,暗暗使人传递与那肄业生。」★03.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一○.战国自取亡》:「赵以上党之地,代韩受兵,利令智昏,轻用民死,同日坑于长平者过四十万,几于社稷为墟。」★02.《南史.卷三五.顾凯之列传》:「论曰:『古人云:「利令智昏。」甚矣利害之相倾也。』」★ 释义 形容受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乱。语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见利忘义」、「见利忘亲」典源《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太史公1>曰:「平原君2>,翩翩3>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4>。鄙语5>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6>邪说,使赵陷长平7>兵四十余万众,邯郸8>几亡。虞卿料事揣情,为赵画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齐,卒困于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况贤人乎? (1) 太史公: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字子长,西汉人。继承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并承遗命着述。后因李陵降匈奴事,迁为之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后为中书令,以刑后余生完成《太史公书》,后世称《史记》。(2) 平原君:赵胜(?~公元前351),战国赵武灵王的儿子。封于平原,故称为「平原君」。喜宾客,食客多至数千人,为战国当时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为赵之名相。(3) 翩翩:形容文采风流的样子。(4) 大体:整个局面。(5) 鄙语:俗话、俗语。(6) 冯亭:?~公元前259,战国韩国人。原为上党守,因秦绝上党归韩之道,于是附赵,受封华阳君。在长平之战中,与赵将赵括一起对抗秦兵,后战死。(7) 长平:战国赵邑。战国秦将白起曾在此大败赵国,阬杀赵降卒四十余万,是为「长平之战」。(8) 邯郸:战国赵首都。地约在今河北省西南部,与河南省接界处。典故说明战国时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秦占领韩的野王,阻绝了上党通往韩首都的道路,上党守吏冯亭和人民商量,决定归附赵。得到消息的赵平原君,认为平白获得一郡没什麽不好,于是赵接收上党成为属地。但这一来激怒了秦,转而攻打赵。秦将白起在长平大败赵军,阬杀赵投降士卒四十余万,国都邯郸几乎不保。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平原君虞卿传》文后,以这段历史事件来评论平原君,说:「平原君是个文采风流的公子,但眼光短浅,不能看透整个局面。」因为贪图上党,使得赵几乎亡国,就像俗话说的:「利令智昏。」从司马迁已引用这句俗语来看,「利令智昏」一语的起源相当早,就是用来形容受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乱。书证
1、感恩是美好的品德中最微小的,利令智昏是操行中最欠好的。
2、曹操:(勃然变色)利令智昏!
3、就算我们面对的诱惑很大我们也不能利令智昏。
4、利令智昏的法官竟贪赃枉法,轻饶了重刑犯。
5、利令智昏,众人何尝看不出吴铭的这点小心思,正想出言反驳,却被吴凡阻止。
6、丛福奎之所以堕落到如此地步,其根本原因是他权欲熏心,思想嬗变,由精神空虚演变为政治上蜕化变质,进而发展到利令智昏,大搞权钱交易,大肆索贿受贿,疯狂敛财。然而他们的所作所为,使权欲熏心的西宫太后慈禧极度恐慌,她联手东宫太后慈安,暗中勾结恭亲王奕?,回京后于9月30日突然发动宫廷政变,迅速捕杀了肃顺、载垣、端华等人。
7、“澄子亡衣”(《吕氏春秋?淫辞》),讽刺利令智昏者;“邻人之女不嫁”(《战国策?齐策》)、“儒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揭露面目虚伪、行为龌龊者;“汉阴丈人”(《庄子?天地》),突出愚者顽固;“井底之蛙”(《庄子?秋水》),讥讽浅见之人的盲目自满;郑袖(《韩非子?内储说下》)、楚余(《韩非子?劫弑臣》),则概括了嫉妒者的形象。
8、平原君在乱世之中虽为翩翩公子,但是不识大体,利令智昏。
9、黄金市场开始展露利令智昏的一面。
10、一百五利令智昏见钱眼开的三个人,无知浅薄愚蠢功利的小报记者。
11、这伙歹徒利令智昏,竟然在光天化日下公然抢劫,当场被制服送警法办。
12、而“利”容易解释,即“好处”、“金钱”、“利益”,与利有关的成语也很多,如利出一孔、利市三倍、利令智昏、利欲熏心等。
13、杨烈不是打暗器的高手,若在平时,程百吉躲开他的这一记飞刀并非难事,但此时他却利令智昏,丝毫没有防备,整个前胸都卖给了杨烈。
14、郭万钧见钱眼开,利令智昏。
15、其实利令智昏真的不能带到工作当中,不然你会很危险。
16、面对金钱的诱惑而利令智昏,面对权力的诱惑而官瘾难捺,面对美色的诱惑而迷乱失态,则必定一步步跌进诱惑的陷阱、罪恶的深渊。
17、那些利令智昏的人,最终难逃法网。
18、利令智昏对大家都不好,东窗事发后我们都会被处分的。
19、他坦承自己一时利令智昏,才会盗用公款。
20、一百六他利令智昏,竟然贩卖*品,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21、撒旦主张将仁慈给与应得其之人,而不是将爱浪费在利令智昏的人身上。
23、沽名钓誉空悲切,利令智昏惹祸忧。
24、我们党的干部绝不应该见钱眼开,利令智昏。
25、多年来,他利令智昏,干着监守自盗的勾当。
26、所谓利令智昏,就是一杂入私利,就使人站不住,自己一辈子锤炼形成的党格、官格、人格被“贪”牵着鼻子走,让人迷失掉人生的方向。
27、要防备日本利令智昏,铤而走险。
28、房屋诈骗案缘何近期频发?楼市升温利令智昏。
29、有时候你一丁点利令智昏是可以原谅的,但是有一个度需要你自己把持。
30、"上海阿姐"利令智昏连亲戚朋友也祸害。
31、三感恩是美好的品德中最微小的,利令智昏是操行中最欠好的。
32、杀害黄骅将军利令智昏的是,邢仁甫不仅生活腐化,对于冀鲁边区艰苦抗战的形势不闻不问,而且还热衷于搞宗派、拉山头,制造事端。
33、试看司马迁为「四豪」立传:论平原君赵胜,则「利令智昏」;论孟尝君田文,则「好客自喜」,一怒而灭县;论春申君黄歇,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卒以弄虚造假而贾祸杀身;凡此,皆乖离游侠精神。
34、多年来,他利令智昏,干著监守自盗的勾当。
35、你看到有多少人是因为利令智昏而结束人生的。
36、一时间,石亨势焰熏天,利令智昏,一些企图升官的人都拜在他的门下,时有“朱三千,龙八百”的歌谣。
37、平原君在乱世之中虽为翩翩公子,但是不识大体,利令智昏。
38、都怪我贪心,一听到金条就利令智昏,才落到这个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地步。
39、贩卖毒品的人真是利令智昏,这可是祸国殃民的罪行。
40、有人可能会认为互联网将一步来填补这个利令智昏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