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规:hénggu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常规。唐颜真卿《<干禄字书>序》:“夫筮仕观光,惟人所急,循名责实,有国恆规。”明刘基《官箴上》:“国有恆规,弱不可陵,愚不可欺,刚不可畏,媚不可随,无取我便,寘人于危。”清梁章鉅《归田琐记·七十致仕》:“今则距悬车之期只有二年,而尚有议余不应遽退者,殆亦未就古人行藏之大义及仕止之恆规,而一按之也。”
1、这些经验使人们认识到,重子数的守恒规律需要重新认识。
2、美的三恒规律是指以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地球客观对象性,宇宙的无限性所构成的具有永恒性审美整体和谐统一的规律。
3、李先生在科学上的成就不必多说,早在5 0年代,他就因与杨振宁先生共同发现“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规律”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4、作者还首次发现了美的三恒规律,以及开创了无法仿制艺术的先河。
5、>序》:“夫筮仕观光,惟人所急,循名责实,有国恒规。
6、明刘基《官箴上》:“慈匪予爱,帝命溥时;威匪予憎,国有恒规。
7、功能不守恒规律是宇宙之所以从单一的能量演化成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的根本原因。
8、重子数的守恒规律可表述为:任何粒子反应都不会改变系统的总重子数B。
9、永恒系列:大千世界浩繁缤纷,永恒规律,牢记遵循。
10、然事无恒规,权无定势,亲疏因其强弱,服叛在其盛衰,衰则款塞顿颡,盛则率兵寇掠。
11、他赢得科学界最高荣誉——诺贝尔奖,是缘自他和李政道博士于1 95 6年发现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规律”。
12、从而,全面揭示了美的真正本质、美的三恒规律、艺术美的三恒规律、原始绘画美的根源及其与现代美术的异同等千古之谜。
13、此乃古今之达政,救世之恒规。
14、因为无论科技怎么发展,都不可能改变永恒规律。
15、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今则距悬车之期只有二年,而尚有议余不应遽退者,殆亦未就古人行藏之大义及仕止之恒规,而一按之也。
16、速度的变化服从面积守恒规律,即卫星的向径(卫星至地球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17、这是自然界发展的永恒规律。
18、从古自今,人们尊崇“圆”,因为它象征着天地万物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永恒规律。
19、诏曰:“追远褒德,抑有恒规。
20、慈比斯雅的理论早两百多年;挖煤中的瓦斯排空、巷道支扶及化学变化的质量守恒规律等,也都比当时国外的科学先进许多。
21、虎面的其他纹饰多为五谷、花草、蔬果的结合,反映了自然界生生不息、开花结果的永恒规律。
22、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动物界发展的永恒规律。
23、是东方绘画艺术的主要形式等造型观念以及发现总结出艺术创新中“美的三恒规律“等。
24、是一种生物能量,服从于能量守恒规律,只可转换,不可消失。
25、自古以来无论谁都不可能改变刮风下雨、打雷闪电、日出日落这些永恒规律。
26、故会盟则异姓为后,启土则非刘勿王,所以纠合枝干,广树蕃屏,前王懋典,列代恒规。
27、春华秋实,夏荣冬枯,岁月流转之间,人生从指缝中悄悄溜走,自然界的永恒规律在女性的生命历程中是那么切合而神奇地体现出来。
28、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与我们生死有关的宇宙间能量循环的永恒规律。于是,弱力环境中的宇称守恒虽然未经验证,也理所当然地被认为遵循宇称守恒规律。
29、这是应当永远支配社会的永恒规律。
30、19世纪初,傅立时还建立了热传导理论卡诺从热质传递的物理图像及热质守恒规律得到了卡诺定理。
31、作者以全新的视野发现了美、艺术美的最基本规律“三恒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