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运动:xiǎojùchángyùndòng基本解释: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戏剧改革运动。针对戏剧的商业化倾向,提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小型业余演出,以提高戏剧的艺术质量并增强其社会作用。中国的爱美剧运动曾受其影响。●详细解释: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戏剧改革运动。针对戏剧的商业化倾向,提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小型业余演出,以提高戏剧的艺术质量并增强其社会作用。中国的爱美剧运动曾受其影响。
1、另外,由于人们鉴赏力的提高,各地纷纷成立艺术团体,上演契诃夫、梅特林克、易卜生、萧伯纳等世界知名剧作家的优秀剧目和青年剧作家的新颖作品,从而形成一场小剧场运动。
2、阿比剧院的500座容量,在话剧院里,也还嫌小,不过当时谁也没想到,它在剧院的经营管理方面所做的探索,竟然会在日后引发一场声势浩大的“小剧场运动”。接着,德国的自由剧场(1889)、英国的“独立剧院”(1891)、俄国的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以及美国的各类实验性小剧院先后建立,形成了颇具声势的“小剧场运动”。
3、在批判现实主义戏剧逐步成熟和壮大的过程中,始于法国,而后席卷欧美的“小剧场运动”曾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
4、正式成立以前卫剧场形式为主的“龙族剧苑”,同年推出曾经被联合报论坛誉为“理念剧”的舞台剧《妥娘》,先后在台制作及演出十多部舞台剧,曾经被台湾联合报及其他多家报纸和电视台誉为“荣海兰将小剧场运动带入台湾…”。
5、紫藤庐于民国六十五年后由周渝先生陆续发起艺文活动,台湾第一个实验剧团“耕莘实验剧团”在这里酝酿创办,成为开启台湾小剧场运动的先河。
6、1970年成立“演戏团”(1990年解散)日本地下小剧场运动的领导人流山儿祥1984年成立了“流山儿事务所”。
7、在这里,陈大悲所提倡的“爱美的戏剧”和前面讲到的汪优游所宣扬的小剧场运动,目的虽然一致,性质却不相同。
8、小剧场运动剧本创作的重视,培养了田汉、丁西林等著名的剧作家。
9、这种社会批评精神,是台湾八十年带以降小剧场运动的精髓,还是王墨林的个人情节?
10、中国的小剧场运动的倡导,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建立新的话剧体制,使话剧走上正规化、专门化、科学化的道路,其核心是以“导演制”取代“明星制”,以导演为中心;其次,提出与建立了一整套新的戏剧美学原则与表演体系和模式。
11、荣海兰本人则被台湾媒体称为“把小剧场运动带入台湾的第一人”。
12、他是上世纪80年代后兴起的台湾小剧场运动中重要成员,现为“牯岭街小剧场”及“身体气象馆”负责人。
13、中国的小剧场运动的倡导,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4、小剧场运动的特点是实验戏剧,往往具有先锋性。
15、而现代意义上的独幕剧,是伴随着19世纪末西方戏剧史上名噪一时的“小剧场运动”而诞生的一种戏剧体裁。
16、小剧场运动是19世纪末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验,以后风行于世界各地,它在戏剧观念以及戏剧文学、导演、表演、舞美等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探索。
17、接着就是小剧场运动的堀起。
18、1982年,由高行健、刘会远编剧、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开启了新时期小剧场运动的先河。
19、在中外戏剧比较研究的方法与视野里,提出19世纪末世界小剧场运动与中国新时期小剧场戏剧的区别、概念界定;对小剧场戏剧进行了从文学到演出形态、观演关系与空间特征的一系列美学框定;提出了中国话剧“舶来”于小剧场运动影响的冲击波,小剧场运动推出的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戏剧是中国话剧创造与诞生的基础摹本的新观点,廓清与纠正了中国话剧史研究溯源的含混与误解。
20、发表《中国小剧场戏剧的两次浪潮》、《应具备小剧场意识》、《小剧场的空间意识与南京小剧场戏剧节》、《中国小剧场运动的第二次浪潮》、《艰难的起飞》、《小剧场运动与中国话剧》、《两次盛典、几点异同》等论文。
21、曾翻译发表过《日本的小剧场运动》、《哈雷慧星在日本妇女脸上闪光》等文章。
22、30年代初,还出现“爱美剧”和“小剧场运动”的提倡。
23、刊发《在中国话剧氛围浸润下的曹禺剧作》在《郭沫若的早期历史剧》、《文明戏,时代情绪的宁馨儿与殉葬品》、《新中国戏剧、影、视艺术发展的相互关系纵横谈》、《小剧场运动与中国话剧》等论文中,对中国话剧的起源、流变、文明戏兴衰的社会历史原因、郭沫若的史剧创作与中国历史剧观、新中国戏剧、影、视艺术发展的相互关系史线索提出了新的见解或做了拓荒性的梳理。
24、70年代初期,日本的小剧场运动达到高峰。
25、帐篷剧场”是日本20世纪60年代“小剧场运动”最为独特的产物。
26、爱美剧提出的非职业主张恰好适应了当时正在学校兴起的学生业余演剧活动的需要,于是“爱美剧”的口号遂即迅速传播,形成了一个颇有声势的运动,完全取代了民众戏剧社小剧场运动的影响。
27、这部作品是由日本小剧场运动的领袖人物唐十郎率领的状况剧场发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