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mǐn jù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福建 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 福州 方言地区,也称“福州戏”。1914年前后,由在 福州 一带演唱的儒林班、平讲班、江湖班、唠唠班等声腔源流各不相同的戏曲班社融合而成。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徽剧和京剧等的影响。★流行于大陆地区福建省、闽南方言地区和台湾的剧种。从明末开始发展至今,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徽剧和京剧等的影响。主要伴奏乐器有梆笛、二胡及唢呐等,所使用的曲调则有逗腔、扬歌、江湖和小调等四类。也称为「福州戏」。
1、陈杏芬(1914-1970年),为闽剧男彩旦。
2、福建省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
3、闽剧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16平方米。
4、民国26年(1937年),在福州成立“福建省闽剧改良会”,并于同年6月10日,创办该会刊物《闽剧月刊》。
5、是京剧、越剧还是闽剧?
6、同年9月,他随福建省闽剧巡回演出团晋京献演《夫人城》。
7、总理嘱咐他要好好培养闽剧后一代。
8、剧目有京剧《打渔杀家》,闽剧《慧姑警嫂》,话剧《劈金匾》、《义民伸冤》等。
9、他们在军事上实行“篦梳”式的纵横“扫荡”;在经济上,实行断绝给养来源的严密封锁。1958年8月,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下放福州市,改称福州闽剧院一团,团部设在福州市鼓楼区篦梳巷。
10、出师后,林务夏专攻丑角,闽剧艺人俗称丑角为“三花脸”。
11、九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曾因金山寺的秀气、灵气,到此观光小住,如抗倭名将张经、明代状元翁正春、闽剧始祖曹学佺、宋理学大师朱熹等共30多位。
12、“福州十番”等器乐合奏和闽剧伴奏。
13、1992年1月古田闽剧团的《野草情》晋京演出。
14、此次进京展演的戏剧包括闽剧《凤凰蛋》、闽西汉剧《俏俏嫂》、高甲戏《金魁星》、话剧《沧海争流》、芗剧《保婴记》。
15、从此,在福州正式形成以儒林戏的逗腔为主,综合平讲戏的洋歌、江湖戏的江湖调与民间小调及徽调等多种声腔的闽剧,民间俗称“福州戏”。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闽剧获得新生。
17、地方戏中,滇剧、闽剧、婺剧、常锡剧、黄梅戏、绍兴等腔中都有《玉蜻蜓》剧目,豫剧、评剧、推剧中有《桃花庵》剧目、汉调二黄有《法华庵》剧目,泗州剧有《金锁记》剧目,川剧有《盘贞认母》剧目,越剧中则有《玉蜻蜓》与《游庵认母》剧目。
18、这个客户是单身离异的,特喜欢听闽剧,一次公司搞新老客户联欢活动,陆川邀请他来参加,他认识了一位老客户,是个女的,闽剧唱的很甜美,他很喜欢跟她聊天。
19、二百零此外,来自马祖的铁板大鼓队、马祖仁爱国小合唱团以及福州闽剧院、马尾童声合唱团还为观众献上了具有浓郁地方民俗风情的节目。
20、这一时期,闽剧戏班还前往台湾和海外演出。
21、民国12年(1924年),天铎改编《珍珠塔》为闽剧本,卖给福州“三赛乐”闽剧班。
22、闽中十才子”之首,他还是闽剧的始祖。
23、这也是闽剧20年来首次登上美国舞台。
24、1954年,由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演出。
25、为了钟爱的闽剧事业,45载她情深深,梦萦萦。
26、大桥,跑到“天华剧场”等着跟母亲去看闽剧。
27、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一级舞美设计。
28、充实丰富了闽剧“逗腔”中的曲脾。
29、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曾因金山寺的秀气、灵气,到此观光小住,如抗倭名将张经、明代状元翁正春、闽剧始祖曹学佺、宋理学大师朱熹等共30多位。
30、剧本由福州市四赛乐闽剧团首演。
31、根据福州市民爱看戏曲的传统和爱好,九龙浴福泉正中心区域专门设计了一个戏台,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前来泡澡的市民,可以一边泡温泉,一边欣赏地道福州戏曲,如评话、?唱、闽剧等。
32、高腔系统:川剧、湘剧、赣剧、青阳腔、徽剧、婺剧、闽剧。
33、1949年底到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任主要演员。
34、闽剧里有一出戏,叫《门槛刀痕》,讲曹家嫌贫爱富的故事,主人公就是曹德旺的曾祖父,当时是福清首富。
35、这儿还能看到爱看的闽剧,真不错。
36、全剧较好地发挥了闽剧丑角艺术的特长,寓庄于谐、寓教于乐,受到观众的欢迎。
37、对闽剧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38、《贻顺哥烛蒂》是闽剧传统讽刺喜剧。
39、1958年周宁县成立周宁县闽剧团。
40、与师兄唐秀山、林赶山合称“闽剧三宝”。
41、善传奇头牌武生,有“闽剧美猴王”之称。
42、合作的历史故事剧《汉宫梦》与现代代《中秋泪》分别作为优秀剧作(闽剧)的辞条列入省戏曲志。
43、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
44、在粤剧、潮剧、汉剧、闽剧、越剧和沪剧等地方戏曲音乐中,也都用扬琴作为伴奏乐器。
45、随后,在报刊上便出现“闽剧”名称。
46、上集据闽剧《三请梨花》、下集据淮海戏《樊梨花》改编。
47、闽剧《贻顺哥烛蒂》取材于福州民间故事。
48、闽剧,又称“福州戏”,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瑰宝。
49、天铎因而成为闽剧编作的知名剧作家。
50、吃过晚饭,还有精彩的闽剧可以欣赏。
51、1984年拆建为福州闽剧院红旗剧团团部。
52、舞蹈,竖笛、闽剧、篮球等兴趣小组。
53、五在这条小巷中,有着铁拐李的传说,还走出了闽剧鼻祖曹学佺。
54、福建省戏剧家协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省诗词学会会员、多年来从事地力戏曲剧本创作.其中历史故事剧《柴娘婚》(合作)、现代闽剧《中秋泪)分别参加省会演、调演,获剧奖。
55、1 99 7年1 2月1日至1 2日,福建省的五台戏—话剧《沧海争流》、高甲戏《金魁星》、芗剧《保婴记》、闽剧《凤凰蛋》、闽西汉剧《俏俏嫂》先后进京展演,这是从参加福建省第二十届戏剧会演的三十一台剧目中遴选出来的,集中展示了福建省近年来戏剧创作的概貌和丰硕成果。
56、闽剧《炼印》:“杨傅(唱)‘据你讲这门第历代有官衔,太老爷做济南道已经很难,巡按是难上难,这门第不平凡,你老爷官章年纪再谈一谈。
57、抗日战争期间,为闽剧艺员公会会址。
58、闽剧《田螺姑娘》亦即取材于此。
59、闽剧的剧目丰富多彩。
60、县的闽剧团曾因连演现代戏受到省的奖励。
61、1952年底,改组成2个演出队,改演闽剧。从此,福建闽剧界升起了一颗新星。
62、1958年福清县闽剧二团兼演词明戏。
63、此次马祖之行,闽剧艺人演出5本闽剧大戏。抗日战争期间,农村萧条,闽剧失去阵地。
64、相传,桐口村名字由来与闽剧唱词有关。
65、前身是福州闽剧院二团二队。
66、闽剧《丹青魂》、越剧《追鱼》、吉剧《包公赔情》等新编历史剧,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焕发出戏曲艺术的勃勃生机。
67、其唱腔曲牌,与闽剧大同小异。
68、闽剧《炼印》第一场:“老爷转道完亲,命我到济南禀报太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