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后实:xiānshēnghòushí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谓声威在前,武力在后。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三国志·魏志·刘晔传》:“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魏公曰:‘兵贵先声后实,今谅祚势方桀驁,使闻陕西骤益二十万兵,岂不震慴?’”
1、敌弱者先声后实,以?其气;敌强者先实后声,以俟其机。
2、十月,刘正彦率军会合肥(今属安徽)赤心骑兵800至淮西,见丁进兵众势盛,乃取先声后实、以奇破敌战法,纳刘晏计,易旗帜为疑兵,令军制做五色旗,遣骑兵持旗循山往复,一色既尽,另易一色。
3、更率众鸣鼓建旗,逾太行,入上党,先声后实,传檄而定。
4、画策,谓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
5、或可号称陆军继至,先声后实,俟眉叔等到彼察看情势,再行禀办。
6、他用兵先声后实,因此以弱为强,百战百胜。
7、更率众鸣鼓建旗,逾太行,入上党(今山西长治),先声后实,传檄而定。
8、夫畏死趋赏,愚知所同,故广武君为韩信画策,谓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命令部队不要杀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奖赏千金。
9、随后,又用李左车之计,先声后实,"遣辩士奉咫尺之书",不战而下燕城,成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著名战例。
10、谓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