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迹:liǎnjì 基本解释:(1)[coverupone\'straces;keepoutoftheway;temporarilydesistfromone\'sevilways;lielow]∶隐蔽形迹,不敢露面宿奸老蠹为敛迹。——《新唐书·刘栖楚传》(2)[restrain;refrainfromevil-doingtoavertpublicattention]∶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屏气敛迹(3)[retirefrompubliclife]∶指退隐不出敛迹避贤●详细解释:亦作“敛跡”。1.收敛形迹。谓有所顾忌而不敢放肆。《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迁顿丘令”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新唐书·刘栖楚传》:“先是,诸恶少窜名北军,凌藉衣冠,有罪则逃军中,无敢捕。栖楚一切穷治,不閲旬,宿姦老蠹为敛迹。”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邵嗣尧﹞后由御史督学江南,鯁直公廉,势要敛迹。”王闿运《李仁之传》:“狱讼衰止,游惰皆敛跡。”2.隐藏;躲避。晋葛洪《抱朴子·知止》:“夫矰缴纷紜,则鸳雏徊翮;坑穽充蹊,则麟虞敛跡。”唐白居易《与陈给事书》:“可与进也,乞诸一言,小子则磨铅策蹇,骋力於进取矣;不可进也,亦乞诸一言,小子则息机敛迹,甘心於退藏矣。”3.退居;隐居。《晋书·张轨传》:“吾在州八年,不能绥靖区域,又值中州兵乱,秦陇倒悬,加以寝患委篤,实思敛迹避贤。”唐岑参《终南双峰草堂作》诗:“敛跡归山田,息心谢时辈。”见“敛迹”。★◎敛迹liǎnjì(1)[coverupone'straces;keepoutoftheway;temporarilydesistfromone'sevilways;lielow]∶隐蔽形迹,不敢露面宿奸老蠹为敛迹。——《新唐书·刘栖楚传》(2)[restrain;refrainfromevil-doingtoavertpublicattention]∶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屏气敛迹(3)[retirefrompubliclife]∶指退隐不出敛迹避贤★隐蔽起来,不敢露面。《抱朴子.外篇.知止》:「夫矰缴纷纭则鸳雏徊翮,坑阱充蹊则麟虞敛迹。」退隐。《晋书.卷八六.张轨传》:「加以寝患委笃,实思敛迹避贤。」自我约束,不敢放纵行为举止。《新唐书.卷一七五.刘栖楚传》:「栖楚一切穷治,不阅旬,宿奸老蠹为敛迹。」
1、潜踪敛迹金山下,斩将搴旗在此行。
2、调署安定,行保甲,息械斗,缉强盗,诛奸宄,免赋税,群丑敛迹,所历诸县,政简刑清,廉洁秉公。又发展经济,减轻刑罚,史称“骏厉操改节,勤修庶政,总御文武,咸得其
3、率以功名富贵自许,而梦孙言独如此,烈祖以为不情,不之许也,求不已,而补天长令,烈祖先持告身示之曰:今日受此,明日趋走庭下矣,此素志矣,庸何伤,乃授之,至天长,吏白县署正寝有淫厉,不可居,梦孙不从,是夕,果有怪并出,梦孙起焚香曰:梦孙受命为令,常治事于此,鬼神有祠庙丘垄,胡不各归其所,吾行不欺暗室,奚畏君等,语讫,皆敛迹,梦孙治线宽简,吏民安之,逾年,弃官去,县人号泣,送之数十里,还家,事继母尽孝,早暮洁衣冠,视膳羞,母食彻,为诸生讲礼,凡至疑义,辄敛衽曰:此科先儒犹多异同,梦孙安敢轻言,诸君自择所长可也。
4、我自然不会狂妄到认为凡是《旁观者报》所到之处,其他报刊一律为之敛迹。
5、《李仁之传》:“狱讼衰止,游惰皆敛迹。
6、不畏强御、所到豪黠敛迹。
7、俞琳(1454-1529),字德彰,临安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授行人,擢监察御史,所至发奸?伏,不少顾避,贪横敛迹。
8、从此海盗敛迹,百姓安居乐业。
9、洎大中临驭,一之日权豪敛迹,二之日奸臣畏法,三之日阍寺?气。
10、除了那个,所有的坏蛋都已经敛迹了。
11、性刚果、不畏强御、所到豪黠敛迹。
12、宋论凶戾杀人前守莫能治,公置之法豪右皆敛迹。
13、历城县捕役横行,作恶多端,时称“十虎”,易图处置了“西门虎”和“坐山虎”,余皆敛迹。
14、每月勾捕,不动声色,临事集官弁,曰往某所,闾里不扰,莠民敛迹。
15、遂敛迹康衢,拂衣林?,抱箕颍之余芳,甘憔悴而无闷。
16、我与贤兄交款,企闻善政,适有人从清河来,云奸吏敛迹,盗贼清靖。
17、严行十家牌法,奸宄敛迹。
18、臣?勉从事,不敢有言者,窃以今王莅镇,威风赫然,皇泽遐被,贼寇敛迹,氛昆既澄,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爵火不息?
19、可是到了局势对他们不利的时候,又像一阵风似地销声敛迹,宣告下野,而溜之大吉了。
20、在之前针对珊瑚礁的滥捕活动中,苏眉鱼几乎销声敛迹,现在这种鱼类的增多意味着这里的珊瑚礁系统依然相对比较完整。
21、一百七漆黑的地下海中,一股强烈的水波敛迹急速朝着紫光蛟龙所在的位置冲来。
22、历史上评价说,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
23、克臧英敏果毅有乃祖成功之风,群小敛迹,冯锡范深惮之。
24、自此豪右敛迹,威望大震。
25、兵乱,秦陇倒悬,加以寝患弥笃,实思敛迹避贤。
26、敛迹辞人间,杜门守寂寞。
27、印祖早年出家,韬光敛迹,不为外人所知。
28、清邑副贡何艮曾题《谢康乐庙》五言诗一首:“先生六朝秀,敛迹谢宠禄。
29、人不见”即指作者心日中的江妃、洛神一样的美人在“千里龙山飞雪”的淫威下一时销声敛迹。
30、内敛:收拢,聚集(连*收敛);敛足(收住脚步,不往前进);敛钱;约束,检束,敛迹。
31、然而,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八国联军的战火从前门烧到东四牌楼,百年茶庄不幸毁于大火之中,百年老店就此销声敛迹,随着历史的洗礼,同盛祥这一老店以淡出历史的视野。
32、扬州的"乐户",一经裁减便销声敛迹,而山西的"乐户",一再裁减却依旧存在,这正是两地不同之处。
33、宋明至任,均派支,谨盘掣,禁私贩,赈贫宪,杜私谒,不畏强御,精心殚力,以事兴革,使盐法大振,权贵敛迹,浙人有“铁宋”之称。
34、豪蠹敛迹,畿甸肃然。
35、一样能屈能伸,行走时销声敛迹。
36、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贪墨知惩,豪强敛迹,盗风止息,国赋阜盈,文武协和,兵民辑睦。
37、二百零入夜,吸血鬼学院的喧哗已经销声敛迹。
38、桂故多匪,至则选卒逐捕,痛绳以法,匪皆敛迹。
39、二百彼昊天小儿,趋向在羲皇之上,以天地万物为刍狗,以形骸容色为土苴,七情六欲听其使令,一颦一笑是其变态,做出来惊天动地,收回去敛迹藏踪。
40、吏受赇,虽一钱不贷,奸猾敛迹。
41、不久升任太守,奸吏敛迹。
42、戍将侵饷者,悉按治,豪猾敛迹。
43、猩红的双眼,漫天的杀戮,最后,一个淡漠的背影消失在众人的眼眸中,销声敛迹。
44、洪展和缅甸人不约而同的聚集到这座山谷,显然不是无的放矢,或许生命之光就隐藏在这座山谷的某一处,只不过它现在状态很稳定,气息敛迹不显。
45、但胡鸿烈指出,纳妾是“封建余孽,畸形之社会制度,遗留在此而未敛迹”。
46、出现这样的情况,周围人群议论声也随着元力的静止而销声敛迹。
47、以功擢升河南按察使后,执法如山,铁面无情,一时强宗豪宦,大为敛迹,不敢冒犯。
48、四方闻风肃堪,一段时期,绥省股匪为之敛迹。
49、明袁宏道《德山麈谭》:“学道人须是韬光敛迹,勿露锋芒,故曰潜曰密。
50、遁窜台湾绝岛,恃险负固,虽戢翼敛迹,未敢突犯,而蜂虿有毒,沿边将为不宁。
51、《与陈给事书》:“可与进也,乞诸一言,小子则磨铅策蹇,骋力於进取矣;不可进也,亦乞诸一言,小子则息机敛迹,甘心於退藏矣。
52、《抱朴子?刺骄》:“亦有出自卑碎,由微而著,徒以翕肩敛迹,?伊侧立,低眉屈膝,奉附权豪,因缘运会,超越不次。
53、其时宗室豪横,为禄糈事殴辱知府,友玑不畏强梁,上疏弹劾,宗室为之敛迹。
54、洎大中临驭,一之日权豪敛迹,二之日奸臣畏法,三之日阍寺?气。?豳风?七月》:“一之日?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55、并审天罡之党,使强宗敛迹。
56、秦火之后,诸侯敛迹,处士禁声,思想受到钳制,学术失却空间。
57、被告诫的人显然是不以为然,局势坏到现在这种地步,厂卫都已经销声敛迹,根本看不到一个锦衣卫的缇骑在街上行走。
58、调署安定,行保甲,息械斗,缉强盗,诛奸宄,免赋税,群丑敛迹,所历诸县,政简刑清,廉洁秉公。
59、《刘建翁墓志铭》:“已而敷畅折衷,隐情遁节,如镱见象,奸民未尝不避影敛迹也。
60、宗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61、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敛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