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yàn mén guān 基本解释:[Yanmenguan] 中国万里长城的重要关口。在山西北部, 古为晋北交通及军事要地●详细解释:在 山西省 代县 北部。 长城 重要关口之一。 唐 于 雁门山 顶置关, 明 初移筑今址。向为 山西 南北交通要冲。 唐 李白 《古风》之六:“昔别 雁门关 ,今戍 龙庭 前。” 王琦 注:“《山西通志》:‘ 雁门山 在 代州 北三十五里,双闕陡絶,雁欲过者必由此径,故名。一名 雁门塞 。依山立关,谓之 雁门关 。’”亦省作“ 雁关 ”、“ 雁门 ”。 唐 乔知之 《苦寒行》:“遥裔出 雁关 ,逶迤含晶光。” 宋 王沂孙 《无闷·雪意》词:“阴积 龙荒 ,寒度 雁门 ,西北高楼独倚。”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 平型 雁门 捷, 阳堡 显奇迹。”★◎ 雁门关 Yànménguān[Yanmenguan] 中国万里长城的重要关口。在山西北部, 古为晋北交通及军事要地★地名。位于山西省代县西北,据雁门山上,两山夹峙,形势雄险,自古为军事重地。也称为「西陉关」。
1、玉塞本是旧时对玉门关的美称,这里借指宋辽的国界要津雁门关。
2、今雁门关在州北四十里,为戍守重地,与宁武、偏头为山西三关所谓外三关也。
3、诗载:“遥望雁门关/山高不可攀//鸟飞青嶂低/人在白云间//虎豹千群壮/貔貅万灶闲//中原如此险/保障独惭颜”。
4、马晓东先生则认为东汉末年以前的雁门山与雁门关当还在今天大同市阳高县境内。
5、雁门关,一座穿越晋北雁门山的要塞险关。
6、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7、【示例】:元无名氏《雁门关》第二折:“花根本艳,~。
8、雁门关关城踞于雁门山雁门之口,距山西省代县西北的20公里。
9、最拿手的是旗装戏,如《四郎探母》、《雁门关》等。
10、长城关隘、险口很多,其中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靠近当时首都北京,称为内三关;自此往西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称外三关。
11、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12、五北纬39度至北纬40度,是国际公认的草食畜牧业黄金产业带,地处雁门关外的朔州,就位于这条金色飘带之上。
13、10月,在配合国民党军进行忻口会战中,第358旅深入日军侧后,在辛庄、雁门关等地区破击公路,袭击日军运输队,使进犯忻口的日军一度补给中断。
14、春夏之交,结伴游览位于塞上高原南端山西代县境内的素有“九塞之首”的雁门关。
15、位于山西省应县境内,是翠微山麓的一千最大隘口,东接平型关,西连雁门关,历代为兵家所重视。
16、此处筑有的三道城墙:一路是将军会堡西至丫角山的十里边墙;一路向西沿清水河县、偏关县界抵黄河老牛湾;一路向南进入偏关县境经由老营而去外三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雁门塞、西隆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17、那军官怫然道:“雁门关乃大宋北门锁钥,是何等要紧所在?
18、亲自把第716团团长贺炳炎、政治委员廖汉生召到师部,对他们说:“忻口会战正在进行,敌人从大同经雁门关不断往忻口运输弹药、给养,这是日军最主要的一条运输线。
19、她戏路宽广,能戏数百出,擅演《木兰从军》、《汉明妃》、《贪欢报》、《千里送京娘》、《北汉王》、《貂蝉》、《雁门关》、《秋香三笑》、《妻党同恶报》及前后部《玉堂春》等。
20、应当直接出雁门关北上!
21、后为六郎晋京,在宋真宗前哭告御状,真宗大怒,乃命呼必显,赍旨往雁门关拿解来京。
22、今人大多知有雁门关,而不知还有雁门山,实际上关是因山而名。
23、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和保护,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领略雁门关的丰采,品味雁门关的无穷魅力。
24、出了雁门关,便是另一番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的塞外风光。
25、【出处】《元?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见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横枪跃马。
26、那军官怫然道:“雁门关乃大宋北门锁钥,是何等要紧所在?丁士美与人相处退然若无能,然所谈若不合其意,则怫然见辞色。
27、⑵雁门关:即雁门山,在山西省代县。
28、亦能演小生戏《孝感天》《雁门关》《打金枝》等。
29、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
30、清?朱彝尊《雁门关》诗:“抗迹怀古人,千载多豪贤。
31、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匕楼口。
32、当那赠他琅?美石的美人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时,他便怀着成双的白玉盘奔往南方;当那赠他貂裘短服的美人飘飘于汉阳丘岭之上时,他便揣着明月宝珠趋向西方;当那赠他锦绣彩段的美人出没于雁门关塞之时,他又赶紧携着青玉制就的几案,驰走北方,虽然湘水深不可测,限我莫及桂林;虽然陇阪悠长无已,阻我难至汉阳;虽然塞上雨雪纷纷,碍我不达雁门;虽然每次都是受阻而止,每次都落得涕泗滂沱,沾染裳襟,每次都徒增惆怅,每次都忧思益加难释-然而,“我”却始终不倦,矢志不移!
33、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34、北门其实是瓮城的城门,门额书刻“雁门关”三字,两侧镶嵌对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35、雁门关历尽沧桑0岁月也湮没不了滚滚历史风尘:赵国李牧镇守雁门,抗击匈奴;秦代扶苏和大将军蒙恬出入守卫雁门;汉刘邦出雁门“白登之围”;汉武帝巡雁门抗击匈奴;汉文帝为代王时,常居代;隋炀帝巡雁门被困代州;唐薛仁贵常居代镇雁门;郭子仪经雁门平叛安史之乱;后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居雁门建后唐;杨家将镇守“三关”家喻户晓。
36、雁门关历史悠久,形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37、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明以后的雁门山并不甚辽阔,以雁门关城为中心,前后左右顶多也就50平方公里左右。
38、东路则雁门关、平刑关之寇家梁、广武站,宁武关之阳方口,皆为冲要。
39、宋辽对峙时雁门关为宋所守,但关外是辽称为边防国门的地方,所以碑文上书“玉塞戎阃”。
40、示例元无名氏《雁门关》第二折:“花根本艳,虎体元斑。
41、赵匡胤黄袍加身,气吞山河,大宋禁军挥戈指天下;雁门关外,契丹辽国初露峥嵘,厉兵秣马,以待天时;面对如此兵锋,南唐儒家少年,投笔从戎,乌衣行天下。
42、这天,听说统兵肖天佐在雁门关摆下一个大阵,让人上书宋朝,说是若破得了大阵,北番甘愿伏首称臣;若破不了大阵,宋朝江山就得让给北番。
43、最后,本文将公路隧道火灾的通风模型进行简化,考虑火灾烟流阻力(节流阻力,摩擦阻力,火风压)的影响,提出了纵向式火灾通风计算的方程式,并对中梁山隧道的左右线、雁门关隧道的右线进行了实例计算。
44、杨四郎刚过雁门关,就被北番军兵拿下。
45、;旧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
46、北门门额石匾刻“雁门关”三个大字,其两侧镶嵌砖镌联语:“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47、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J匕楼口。
48、;日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
49、但经考证,杨令公战斗的主要区域在今山西雁门关和大同一带,并不在古北口地区,而令公庙之所以建在古北口,主要是因为辽人敬其忠勇,为其立庙,以激励将士向杨业那样鞠躬尽瘁,公忠体国。
50、依塞傍关,地处要冲,与长城紧密相连在一起,素有北门锁钥之称,历史上兵家为争夺雁门关,这里常常是短兵相接的战场。
51、广武屯兵古堡位于山阴县南的雁门关长城脚下,是雁门关内外的咽喉要道,故有“北门锁钥”之称。
52、玉塞是对雁门关的美称,雁门关南始为宋,关北辽则依山筑城,因是郭门,故作“玉塞之戍楼”。
53、是翠微山麓的一个最大隘口,东接平型关,西连雁门关,历代为兵家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