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事:yán sh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荀子·大略》:“ 孟子 三见 宣王 ,不言事。” 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 建中 初,天子嗣位,有意 贞观 、 开元 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 明 归有光 《题<太仆寺志>后》:“ 怀东 顾先生 ……以言事忤旨,安置 保安 。”2. 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他上书言事,有信一封。”3. 诉说或陈述事情。《史记·平準书》:“使问曰:‘家岂有寃,欲言事乎?’” 唐 柳宗元 《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今所趋走州刺史 崔公 ,时赐言事,又具得太尉实迹,参校备具。”4. 谓记言与记事。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虽言事必史,而象闕未箴。”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驳乱,《尚书》、《春秋》之旨不立。”集注引 孙汝听 曰:“《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事,即动也。”又引 童宗说 曰:“《书》以纪言,《春秋》以纪事。”5. 指公文。《隋书·百官志上》:“诸王公侯国官,皆称臣……其公文曰言事。”
1、宋范仲淹《与谢安定屯田书》之二:“某念入朝已来,思报人主,言事太急,贬放非一。
2、上书言事不为用。
3、唐玄宗开元五年》:“谏官、御史得以风闻言事,自御史大夫至监察得互相弹奏,率以险?相倾覆。
4、与人交,洞见肺腑,久而益亲,言事尝使意余于词,婉约微至,杂以谐笑,尤以利济民物为心”。
5、记言事达四方志”。
6、公庭论议,常引纲纪,或有言事者,孝伯恣其所陈,假有是非,终不抑折。
7、《新唐书?陆贽传》:“而贽孤立一意,为左右权幸沮短,又言事无所回讳,阴失帝意,久之不得宰相。
8、七月,车驾至汴,素兰上书言事,略曰:“昔东海在位,信用谗谄,疏斥忠直,以致小人日进,君子日退,纪纲紊乱,法度益隳。示例宋?司马光《评项羽诛韩生》:“疏斥忠良,猜忌有功,使臣下皆无亲附之意,推此道理行之,虽重金袭汤,不能以一日守也。
9、她一生不倦地考察、挖掘、提炼语言事实,所以她的文章总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故,不尚空淡。
10、复坐擅离军伍、言事不实,停叙功。
11、乞诫自今言事者,据事直陈,毋假借,以累圣听。
12、在位数言事,帝颇优容之。
13、设置之后,可以“风闻言事”,告密的人们,也就越来越多,其中主要的成分,就是各类愤青,以至于积案如山,日渐“垃圾化”。
14、等人,曾上书言事,推动了抗金斗争。
15、九年,以天变诏群臣言事。
16、前代所患;密启言事,先臣弗为。
17、丙戌,以旱避正殿,减膳,撤乐,诏百官言事。五月癸丑朔,日有食之,避正殿,敕百官勿治事。
18、又称古无重唇音而有轻唇音,与语言事实不符,尤为荒谬。
19、《准诏言事上书》:“今若敕励诸将选兵秣马,疾入西界,但能痛败昊贼一阵,则吾军威大振而虏汁沮矣。
20、又滥杀士人及上书言事者,出卖国家的主权。
21、指普通人向当权者上书言事。
22、国麟独奏辨,言:“永檀风闻言事,以蒙恩坐论之崇班,而被以跪拜细人之丑行。
23、清龚自珍《癸未十月初七日以言事下狱》诗:“九重容折槛,万死待浮湘。
24、端拱初,契丹寇边,诏群臣言事。
25、《史通?载言》:“言事相兼,烦省合理。
26、丙辰,有彗星出于五车,避正殿;减膳,撤乐,诏内外官言事。
27、时炀帝数幸江都,世充善候人主颜色,阿谀顺旨,每入言事,帝必称善。
29、理宗朝上书言事,自称为和靖七世孙,冒杭贯,取乡荐。
30、比起前代的市舶司,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先生江右名修撰,以言事谪泉州提举市舶司。
31、同时,梁冀的门客也为他在全国各地搜刮奇珍异宝,掠夺妇女,殴杀官府人员,也没人敢为此上书言事。
32、癸巳,诏谏官献封事勿限时,侧门论事者随状面奏,六品以上官言事投匦者无勒副章。
33、赵秉渊性康慨,善言事,急公爱民,居官廉洁,待戚党有恩谊,为亲族钦敬焉。
34、宋代范成大《祭灶诗》即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35、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
36、十八岁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大异,拜为遏者给事中。嘉庆皇帝在大赦诏书中还公开自责处罚上书言事官员。
37、据(清)陆心源《宋史翼》卷二六《王巩传》载:从宾州归来后,“言事如故”。
38、《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常使一人持囊随王车,人有言事者,即以书投囊中,王至宫发省,理其枉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