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训:chuí xù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垂示教训。《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傲世不可以垂训也,故正諫以明节。” 刘良 注:“傲慢理不可以垂教后人。”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先王垂训,开端中人。” 明 李贽 《答马历山书》:“虽各各著书立言,欲以垂训后世,此不知正堕在好为人师之病上。” 清 陈炽 《<盛世危言>序》:“顾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空文垂训,道可传而器不可传。”
1、全书以十心为类,即族姓广大心、游学甚深心、削染方便心、讲演坚固心、传译无间心、著述折伏心、修身善巧心、济俗不二心、垂训无碍心、示灭圆明心。
2、对此,我也曾立文书而垂训开示。
3、《知白守黑赋》:“圣人所以立言于彼,垂训于后,将令学者得韬光
4、独其生平雅言(5),有足垂训来叶者(6),敢敬述一二以示后昆(7)。
5、嘉靖时新制七宝,曰奉天承运大明天子之宝、大明受命之宝、巡狩天下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讨罪安民之宝、敕正万民之宝,与洪武元年所制共为二十四宝,皆玉制。
6、《旧唐书?高季辅传》:“伏愿一垂训诫,永循彝则。
7、《晋书?庾亮传论》:“??见诛,物议称其拔本;牙尺垂训,帝念深於负芒。
8、这二十五方御宝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二方、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钦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
9、曰:“经书垂训,实具修齐治平之理,岂专为一身一心,悔过自新而已乎?
10、伏愿一垂训诫,永循彝则。
11、《南齐书?礼志下》:“方今圣历御宇,垂训无穷。
12、系效法华严三昧观直心中之十义,共分族姓、游学、削染、讲演、传译、著述、修身、济俗、垂训、示灭等十科,网罗一代事迹。
13、八宝垂训(许逊)---真君六记。
14、建堂以来,堂友谨遵大峰祖师垂训,虔诚为桑梓服务,热心社会福利事业,积德累仁。
15、25方宝玺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满文“皇帝之宝”、檀香木“皇帝之宝”、“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钤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
16、苟能革心之非,所行向善,以阴骘扶持,积德累功,施恩布德,则上天之报施,自然庆流后裔,故先贤立方垂训,以启后人。
17、昔时长春祖师,成道之后,遍历天下,阐扬道范,演礼开坛,设丛林七十二座,传道指诀,垂训文千有余言,无非使后学尽大乘之境,悉脱轮回之苦,又恐出家无考,紊乱玄规,更增罪孽,故留簪冠科仪一书,俾初皈玄门之人即能知礼知警,知奥知戒,嗣后有功有过,天曹有案,照年照月,稽察对号,后之志士,刊版流行已久,其版存于四川梓潼宫,后因明末世乱,将宫焚烧,其版遂灭,故后引人入门者无所皈依,以致苟图道教度玄之辈,子拜父为师,妻拜夫为师,重重渐入玄门。
18、盖以阳和布泽,天秩是弘,宽网省刑,义符含育,前王所以则天象地,立法垂训者也。
19、文人墨客曾用对联描述过流米寺,上联:古刹传奇洞流米,愚僧重利流秕秕,而今无米也无秕,垂训人间不贪为宝;下联:群山拱秀鹰飞空,胜景开怀飞峰峰,以此有空尚有峰,收来眼底寡欲息心。本报记者张雅心摄不贪为宝大雪政协委员追踪“旱地龙”为经济发展献策出力据新华社北京1 0月2 1日电(记者孙勇)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和化工部今天在京召开哈密黄腐酸开发生产利
20、苟非公主义方垂训,秉范整仪,峻清问於圣朝,著声光於王阙,则(缺)。
21、这二十五方御宝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二方.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钦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
22、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修特正果的许真君,既求道吴猛、郭瑾,又拜师道法高超的谌母,学得“三五飞步”、“正一五雷”等神奇法术,尤以“八宝垂训”(“八极真诠”)为道法理念,惩巫治妖,征服孽龙,钩地八索,根治水患,造福万民。
23、《礼部贺立皇太子表》:“陛下奉率前规,敷扬盛典,顾兹守器之重,爰正承华之位。登座敷扬,开化四众于吴越两地,每以莲宗垂训,说戒谈经,得戒者无数,传法十二人。
24、明?徐渭《治冢》诗之二:“子舆垂训典,壑腐惨蚋蝇。
25、楼正中开1个大门,有副槛联:“和地献奇山川人物星斗画,贵宗垂训衣冠礼乐圣贤书”。
26、内宫收贮6方,有“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受命之宝”、“皇帝之宝”、“天子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内库收贮23方,分别为“皇帝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广运之宝”、“御前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敬天勤民之宝”、“表章经史之宝”、“钦文之玺”、“丹符出验四方”、“巡狩天下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奉天法祖亲贤爱民”、“讨罪安民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等。
27、先王制礼垂训,莫尚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