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塾:jiāshú 基本解释:[familyschool]旧时请老师到家里来教授自己子弟的私塾●详细解释:《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相传周代以二十五家一闾,闾有巷,巷首门边设家塾,用以教授居民子弟。后指聘请教师来家教授自己子弟的私塾。有的兼收亲友子弟。宋陆游《小雨》诗之二:“诸孙入家塾,亲为授《三苍》。”宋叶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臣闻朝廷开学校,建儒官,公教育於上;士子闢家塾,隆师友,私淑艾於下:自古而然矣。”《红楼梦》第七回:“我们家却有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亲戚子弟可以附读。”郭沫若《叶罗提之墓》:“叶罗提七岁的时候还在家塾里读书。”★◎家塾jiāshú[familyschool]旧时请老师到家里来教授自己子弟的私塾
1、除作为教学用途外,敬罗家塾亦作为族人聚会和举行传统节日活动的地方。
2、岳氏刻梓荆?家塾,即大小篆文楷书不等。
3、在部分卷末刻有“相台岳氏刻梓荆溪家塾”刻书牌记。
4、修学校,开山路,设家塾让村童读书。尝有村童,负菜入城。
5、敬罗家塾位于大埔大埔头村,是大埔头村邓氏宗族的家祠,百多年来一直为邓氏族人所用。
6、故事情节幽默,搞笑,唯美,读来让人舒心愉快,几乎所有的情节都是作者自创,似乎是大观园里确实发生过的而曹雪芹未记录的一段家塾故事。
7、今幸逢?罗放佚之时,其祖文所著《瓮牖闲评》,其父燮所著《家塾书钞》、《毛诗讲义》及《?斋集》,并於《永乐大典》中裒辑刊布。
8、5岁时入其二叔乔守清的家塾读书。
9、在印刷史和版本学上分别将私人刻本称为家刻本、家塾本、坊刻本、书棚本等。
10、国藩愚陋,自八岁侍府君于家塾。
11、少敏悟,年十岁,家塾草经义,已崭然露头角。
12、为此“欲别建家塾一区,俾子弟肄业其中”,但终“以年高不及为,赍志以殁。
13、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家塾课本。诗人和剧作家苏马罗科夫(1717~1777)也有过很大影响,同时代人认为他的悲剧和罗蒙诺索夫的颂诗标志着俄罗斯新文学的真正开端。
14、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出席于上水应廖公家塾举行的二六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颁奖典礼的致辞全文十二月五日
15、其情形与当时社会上设家塾聘请塾师的情况完全相同。
16、5岁时候,嗣母又把他送到家塾里去读书。
17、第三章:联系唐彪生活的历史年代及《家塾教学法》的特点分析《家塾教学法》及其教育思想产生的因缘。
18、2001年,新维村在原址按原貌重修,祠堂大门两侧有举人石碑3块,周围另有咸丰庚申年(1860年)重修的东门牌楼及“如绿”、“公祠”、二房厅、宝安家塾、召轩家塾、集于家塾等分支叶姓祠堂多间。
19、五岁入家塾,十一岁进右翼宗学读书。
20、于敬罗家塾举行的颁奖典礼。
21、抵达太和火车站后,步行约十五分钟前往敬罗家塾。
22、敬罗家塾采用三进两院式设计,充分展示清代( 1644 - 1911年)传统建筑特色。
23、应廖公家塾修复工程荣获国际文物保护奖附图
24、光绪三十年(1904),范紫东迫于家计,就馆于兴平县西王村杨屏轩之家塾。
25、修复后的敬罗家塾。
26、王统照自幼聪颖,6岁入家塾。
27、陆九皋,字子昭,与乡举,授徒家塾,又教授番阳许氏书院。
28、清钱泳《履园丛话?景贤?乡贤一》:“?华世栋?困於场屋,乃设家塾,引掖后进。
29、惟卷末各有东吴徐氏刻梓家塾小印。
30、颂平三岁时丧父,母亲代行父职,亲自督教诗书,并一度从读家塾,后肄业于虹桥高小。
31、吴有训7岁时入家塾,习旧学。
32、在福彭家的家塾里,他还有幸聆听到刚正不阿、不畏强暴,学识十分丰富,富有科学精神的翰林院检讨官谢济世的讲授,拜读了李贽、金圣叹点评的《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等六才子书。
33、原非陶人,其父好时大彬壶,延致家塾。
34、敦诚本年由家塾转入右翼宗学。
35、崇祯元年以后,这些选本就成为八大家选本的主力,持久而活跃地在文学教育,特别是家塾文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6、修复前的敬罗家塾。
37、子午梁东侧有叠石假山,还有影壁六角拱门、春景亭、八卦亭、拙亭、燕节楼、望井台、苍塘风堤和孤岛等景物。金声门左,是家塾所在,内进为祟圣祠,祠后是圣泽楼、旧称御节楼,祠前稍西为报功祠,祀官绅之有功于南宗者。
38、在现代化进程中,乡土建筑遗产和乡土文化的保护日益成为重要的课题。香港大埔头村敬罗家塾文物修缮工程获得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杰出项目奖。
39、一天晚上,宝二太爷在家塾里念书,那家塾里的两个小学生一个叫香怜、一个叫玉爱,如今大了,便和芳官、芷官两个在水月庵里头喝酒唱曲儿,被原来退了亲的张华,同了几个人,候他进去,把芳官、芷官两个抱出庵来,到兵马司出首。
40、儿童从5岁开始学礼,参加朔望的祠祀,8岁进家塾读书,12岁出就外傅,可以读到21岁,如果取得功名,有权继续学习,否则就从事理家的活动。
41、敬罗家塾位于大埔头村百多年来一直为大埔头邓氏宗族的家祠曾作书室之用,现仍是族人聚会和举行传统节日活动的地方。
42、《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小大学书》:“通都巨邑虽有大学,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事不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