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田:xiàn tiá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限制私人占有田地数量。《汉书·食货志上》:“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 颜师古 注:“名田,占田也。各为立限,不使富者过制,则贫弱之家可足也。”《宋史·食货志上一》:“上书者言赋役未均,田制不立,因詔限田……而任事者终以限田不便,未几即废。”《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又有人作《沁园春》词云:‘……算行关改会,限田放糴。生民凋瘁,膏血俱朘。’” 严复 《<法意>按语》:“ 汉 世诸公,覩并兼之害,欲以限田之法救之,然无及也。”
1、入对,请行限田,上斥其扰民。
2、如汉代董仲舒的限田法,西晋的占田制,北魏、隋、唐的均田制等,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西晋占田制是战国与秦汉以来“名田”制度和限田政策的产物。
4、乾兴初,始立限田法,形势敢挟他户田者听人告,子所挟田三之一。
5、占田制曾否实行尚有争论,但作为一种土地思想却反映了阻止土地兼并的限田要求,并体现出比前代更为具体的法令规定。
6、除了限田,限奴婢令之外,哀帝还下达了一系列诏令,如废除任子令和诽谤欺诋法,罢乐府,禁郡国献名兽等等。
7、户调式包括占田制、课田制、户调式、限田制以及荫亲荫客制等。
8、战国秦汉的授田制、三国时期的屯田制、常限田制以至后来的占田制、均田制,都体现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力,而西汉中期以后的土地兼并、豪强大族的庄园经济,又在国家政权对土地控制力衰弱的情况下,表现出很强的私有色彩。同时,占田制规定农民和课田的数额,使农民有可能依法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和缴纳固定的租税,从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西晋初年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安定局面,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太康繁荣”。
9、商鞅变法中的“依军功行宅田”应为限田制的前身。
10、除了限田、限奴婢令之外,汉哀帝还曾下达了一系列诏令,如废除任子令和诽谤欺诋法、罢乐府、禁郡国献名兽等等。
11、的“限田议”,限制土地兼并。
12、他为此曾躬行节俭,省灭诸用,勤于政事,又启用龚胜、鲍寅、孙宝等一批有识之士,采纳诤言,颁布限田令、限奴婢令等法令,试图抑制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光武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即位以后,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