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cǎifēng 基本解释:[collectfolksongs]对民情风俗的采集;特指对地方民歌民谣的搜集●详细解释:搜集民间歌谣。隋王通《中说·问易》:“诸侯不贡诗,天子不採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呜呼,斯则久矣,《诗》可以不续乎!”谓搜集民间歌谣。明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世之君子,当不讳之朝,思采风之义,史失而求诸野,閒中一寓目焉,未必不兴发其致君泽民之念也。”清王应奎《箬包船纪事》诗:“谁为采风者,听我歌此诗。”参见“采诗”。★◎采风cǎifēng[collectfolksongs]对民情风俗的采集;特指对地方民歌民谣的搜集★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间采集诗歌,编成国风,遂称搜集民歌为「采风」。后亦称采集民间风俗习惯等为「采风」。【造句】他们上星期到澎湖采风,收集不少珍贵资料。★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间采集诗歌,编成国风。后遂称蒐集民歌为「采风」。
1、2006年10月应养子沟游览区董事长韦平川邀请前去采风,游览中被景色吸引,即兴作诗一首:梨花洁似血,养子费心血。
2、继先出的《文采风流第一人———曹雪芹传》(周汝昌著)、《东游梦寻———苏轼传》(郑熙亭著)等六种后,新近又推出《盛世文豪———司马相如传》(尚永亮等著)、《古来才命两相妨———李商隐传》(吴晶等著)、《回天转地入扁舟———王安石传》(毕宝魁著)、《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传》(王春亭著)。
3、徐知县到平罗主政之际,正逢灾年,他一边料理政事,千方百计赈济灾民,组织农民修水利,兴农业;一边拜访贤士采风问俗,摘录史料,历时三年终于编纂出了八卷,7.4万余字的《平罗纪略》,其内容包括:象纬、舆地、古迹、建置、风俗、物产、水利、赋役、祠祭、职官、武卫、选举、人物、艺文、志异等。
4、文采风流??这里指景物多采,风光美好,人事标格不凡。
5、樱花节庆和首都采风
6、当他朗诵至“猗欤李氏,世长西土,休光伟烈,昭耀千古”时,神采风扬,眼中炯炯有光。
7、信中写道:“阁下文采风流,才情义侠,职素钦慕,当国破众疑之际,立今上,以定时局,以为古之郭汾阳,今之于少保也。
8、两年前,导演李路曾两度来宜昌考察采风。
9、参与组织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全国性的音乐活动,并组织多种其它评奖、采风、创作、演出活动以及大型学术研讨会等。
10、1989年金采风与毕春芳也出版录音带《庵堂认母》。
11、最后一次去扬州在去年深秋,开创作会兼采风,主题:如何写好散文。
12、30余年的历史征程,本社始终本着“繁荣校园文化,活跃校园生活,培养文学新人”的宗旨,针对会员及文学爱好者开展一系列活动:编印《浪井》文学报,出版阶段性文学作品集,举办有奖征文大赛,专题文学讲座,并在庐山东林大峡谷成立浪井文学社的首个采风基地。
13、睢阳袁伯应,以名臣子之牵丝郎署,负文武大略,博雅好古,散华落藻,?轩问俗,戎车出塞,山水登临,友朋谈燕,揽采风物,伸写情性。
14、凤生以仕为学,尤笃好图志,成浙西水利图说备考、河北采风录、江淮河运图、汉江纪程、江汉宣防备考、淮南北场河运盐走私道路图,每吏一方,必能指画其形势,与所宜兴革。
15、正月参加拉卜楞寺展佛节并采风15天。
16、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
17、届时,赏春游客,采风文人,络绎不绝。
18、他对“传统的品评标准”所下的定义是:“以书为骨,精力内聚;六经注我,至性至情;极静极净,由浅见深;大方不雕,若无法门;文采风流,元古清真”。
19、在长期的采访采风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发表过旅游类的散文、随笔、报告文学200多万字。
20、金采风、金艳芳等。
21、值此赏枫寻秋之时,会有众多的画家和摄影家前来采风;第四景是苍龙负雪。
22、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
23、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
24、这不,本周就有包括泰迪罗宾、文隽等知名导演在内超过30位电影业人士前往均安采风,想象这些导演大腕们因电影集聚一起碰撞出新灵感,真的是挺羡慕的。
25、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26、由音乐家、舞蹈家、曲艺家、美术家组成的采风团奔赴川陕革命根据地,走访了老区的红军旧址,深入乡村农户与老红军座谈,亲身感受了改革开放以来老区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各种作品反映老区、宣传老区、支持老区。
27、通过这次采风,我收获颇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这次广通公司之行,让我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满足了我对科普知识的渴求。寨里广通,期待与你再次相逢!
28、上周,应菲律宾国家旅游局的邀请,本栏目记者来到这个千岛之国,进行采风。
29、中国有着悠久的民间艺术采风传统。
30、11月16日,在贵州省雷山县大塘乡掌坳村,前来采风的外国艺术制作人向苗族老人学习吹芦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