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臣:tíngchén 基本解释:[officialofamonarchicalgovernment]朝内大官。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清·张廷玉《明史》●详细解释:朝臣。《史记·吴王濞列传》:“汉廷臣方议削吴,吴王恐削地无已,因以此发谋,欲举事。”宋曾巩《送丁琰序》:“诸郡守、县令以罪不任职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詔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三·三公荐人》:“遣廷臣整理边关粮草。”★◎廷臣tíngchén[officialofamonarchicalgovernment]朝内大官。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清·张廷玉《明史》
1、维时新政流行,党人用事,朝廷破格用人,一经廷臣保荐,即邀特简。
2、金水河桥成,诏简有德者试涉,廷臣首推公焉。
3、嘉庆初?仁宗亲政?廷臣致书劝出?皆婉言报谢。
4、后复佚,元人杨廷臣复镌石立于旧址(见《欧阳圭斋集》)。
5、彼施廷臣乃务迎合,辄敢抗章,力赞此议,姑为一身进
6、象乾以去岁边饷银缺至一百八十三万,言近日脱巾之变一见于遵化,再见于蓟门,三见于永平,九边效尤,祸乱叵测,请令廷臣各抒所见,汇奏御前。
7、廷臣言已尝给赐,不宜复予,乃以文绮赐之。
8、六年,御史赵青藜请并停之,复下廷臣议,请仍其旧。
9、《明史?魏大中传》:“忠贤势益张,以廷臣交攻,阳示敛戢,且曲从诸所奏请,而阴伺其隙。
10、以此事为例,择廷臣为将佐,镇抚党项,恩威并用,宣宗允准。
11、上以其不能指实库官何人,挟诈面欺,下廷臣议罪,寻宽之。
12、廷臣犹追论不已,帝终念之。
13、疏下廷臣会鞫,名夏辨诸款皆虚,惟“留发复衣冠”,实有其语。
14、敢言战守的袁崇焕两度挫败后金的进攻,给明朝带来了希望,皇太极施离间计,明廷臣与崇祯不辨真伪,将他残酷处死。
15、此后,”文森特先生曰,“哈利于当众廷臣之面,将头扎进牛之饮水槽,及至从水中伸出头后,告以自己之新名142。彼听任水哗哗流淌,身着祖母所遗旧罩衫及裙子,并购一册公牛语143语法书习之。然而只学会人称代名词,遂
16、朕于廷臣,明知其不肖,不即罢斥,仍复优容姑息。
17、帝以为然,诏廷臣大议,即日入奏。以不便于民,乃举朝大议。
18、廷臣皆惊惶,独凌夷然自若,以为易事,帝诏令凌伴驾南征,果旬日克定。
19、癸巳,召对廷臣于文华殿,历询军国诸务。
20、其年十二月,会推阁臣,廷臣多首宗彦,独吏科给事中张延登不署名,遂不获与。
21、五年,光宗以疾久,不克省重华宫,廷臣多论谏者。
22、以牙牌为占具,用牌32张,仿《灵棋经》之数而成125卦。诸谏官言:“顺党奸罪重,廷臣共除之,遑问牙牌。
23、〖出处〗《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示例〗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廷臣谢表》:“此阴消阳长之日,实小往大来之期。
24、帝以为然,诏廷臣大议,即日入奏。
25、廷臣无应者,独少詹事陈盟曰可。
26、帝益怒,下廷臣杂议。
27、年青的皇帝按捺不住,他很想参加战斗,不顾廷臣的一再进谏,十二点钟离开了他所殿后的第三纵队,向后卫部队疾驰而去。
28、八月,上以灾异避殿减膳,诏廷臣言阙政急务。
29、既而诸廷臣陷于门户之争,兵败饷绌,而不能进一策,乃思复用近侍。
30、《新唐书?礼乐志四》:“其后?臣言封禅者多,乃命秘书少监颜师古、谏议大夫朱子奢等集当时名儒博士杂议,不能决。帝锐意欲行之,诏廷臣杂议;且怒翰林学士承旨王磐曰:“如是有益之事,汝不入告,而使南方后至之臣言之,汝
31、后因以“借剑”指廷臣犯颜直谏,请诛奸邪。
32、上令廷臣议州县常平仓应行诸事,诸臣皆议歉岁减价。
33、八年,疏请举行经筵,择廷臣经明行修者为讲官,以裨圣治;又请定朝期,肃禁地,杜加派。
34、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
35、仰请皇上俯念江宁知府一官关系最重,不拘铨选常例,敕部立速捡选或命廷臣会推清操久著干练成效者,星驰赴任。
36、1270年12月世祖择廷臣赴日,他不顾年迈请行,世祖特授少中大夫秘书监充国信使,持书赴日。
37、如果皇帝对相关奏折觉得不合己意,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处罚言官,就可以扣留相关奏折,即“留中不发”,这是一种对廷臣奏议的消极处理方式,可以视为变相的言路压制。
38、乾隆见了,果然大怒,竟然有人敢伪造邸钞!竟然有人敢伪造朱批!竟然有人敢反对他南巡,当即下了圣旨:“……阅密禀(即宋爱密禀告)所钞传播之词,竟系假托廷臣名目,瞻肆讪谤,甚至捏造朱批,种种妄诞,不一而足,显系大恶逆徒,逞其狂悖,不法已极。
39、他的嗓音很尖,但嘹亮清晰,我站起来也可以听得清清楚,楚。贵妇人和廷臣们全都穿得非常华丽,他们站在那里看起来仿佛地上铺了一条绣满了金人银人的衬裙。
40、达政体,廷臣皆谓有王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