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lì bù 基本解释:(1) [Ministry of Official Personal Affairs in feudal China]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时韩愈吏部权 京兆。——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吏部拟用左通政。——清· 张廷玉《明史》(2) 又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详细解释:1. 旧官制六部之一。 汉 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 东汉 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 魏 、 晋 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 清 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参阅《通典·职官五》。2. 指 南朝 齐 谢朓 。 朓 曾为尚书吏部郎,故称。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一》:“ 韩子苍 言, 欧阳文忠公 寄 荆公 诗云:‘ 翰林 风月三千首, 吏部 文章二百年。’吏部,盖谓《南史》:‘ 谢朓 于 宋明帝 朝,为尚书吏部郎,长五言诗。 沉约 尝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 文忠 之意,直使 谢朓 事。”3. 指 唐 韩愈 。 韩愈 曾为吏部侍郎,故称。 宋 江端友 《韩碑》诗:“ 淮西 功业冠吾 唐 , 吏部 文章日月光。”★◎ 吏部 lìbù(1) [Ministry of Official Personal Affairs in feudal China]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时韩愈吏部权 京兆。——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吏部拟用左通政。——清· 张廷玉《明史》(2) 又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职官名。旧时官制的六部之一。掌管官吏的铨叙、勋阶、黜陟等事。汉时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部曹;魏晋以后皆称为「吏部」。因专司铨选,故也称为「铨部」。
1、生大理评事谈经,评事生左常侍蒙,常侍生吏部郎中埴。
2、历户部、吏部侍郎,管理三库。
3、六官建,拜小吏部下大夫。
4、张僧时为吏部侍郎,力劝其父请辞帅职,遂拜平章。
推荐阅读:吏部眠
5、甫至官,即复召为起居郎兼侍右侍郎、给事中兼赞读,兼国子祭酒,权吏部侍郎。
6、后以建言忤旨,谪吏部文选司郎中。
7、寻转少詹事,擢吏部右侍郎。
8、并于吏部,审刑院划归刑部。
9、寻改吏部,兼学士,掌詹事府事。
10、至元十九年,召为吏部郎中,立陟降澄汰之法,著为令式。
11、弘治初,其邑人吏部侍郎储■始辑其遗集,并以希董为名。
12、第三,既然传奉官由宫中旨意直接传授,而又不需要经过吏部覆核,因此,掌握宫中大权的嫔妃及太监就可以借皇帝之名,大行私利,卖官鬻爵。
13、当时王琼任吏部尚书,卖官鬻爵,培植亲信,吏政混乱,冗员泛滥。
14、吏部尚书周嘉谟也说,“今日殿下之身,是社稷神人托重之身,不可轻易。
15、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授处州教授,历官太学录,知荆门军,湖南茶盐第,潼川府路转运判官,成都府路计度转运副使、四川茶马,太府少卿,户部侍郎,川、陕宣谕使,直学士院,复除吏部侍郎、通问使,又擢右谏议大夫。
16、《金史?高?传》:“每季选人至,吏部?以检?旧籍,谓之检卷。
17、崇祯元年(1628年),魏党垮台后,起南京吏部尚书,不就,复遣官存问。
18、逃禅旧住木陈子,避地同趋吏部公。
19、南宋时,吏部尚书汪应辰、汪应龙两兄弟为避秦桧奸党迫害,“一薰一莸,香履抵温”。
20、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钩陈肃兰?,璧沼浮槐市。
21、《新唐书?选举志下》:“开元十八年,侍中裴光庭兼吏部尚书,始作循资格。。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张不循资格
22、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
23、时秦桧与金人议和,徽言与吏部侍郎晏敦复等七人同拜疏争之。
24、身久升任两京都御史,晋位少宰,亦称吏部侍郎。
25、等一干官员全部降职出京,陈文改任吏部左侍郎,同知经筵事。
26、穆宗皇帝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
27、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
28、绍熙二年(1191年)召为吏部尚书。
29、胡松为明朝吏部尚书,字汝茂,湓号庄肃公。
30、嘉定元年(1208)五月迁吏部侍郎。
31、历授南安军签判秩满通判绍兴府除正字迁著作佐郎,使金还迁,将作监,嘉王府赞读.累除权礼部尚书兼吏部,将大用之知绵州继擢?利州路转运判官,由亦出知成都,张岩奏由阿附权臣,植立党与,遂以杂学士奉祠,嘉定初以正议大夫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嘉泰三年除刑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官至正奉大夫,自号盘野居士。
32、认为,中正掌搜荐,以帮助吏部来铨选士人。
33、天禧初,加吏部尚书,又为应天院奉安太祖圣容礼仪使。
34、代天穆为大行台,仍为吏部郎。
35、明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一?两张文忠》:“永嘉险忮非一端,而倾吏部左侍郎徐缙一事,尤为可恨。
36、寻兼吏部尚书,除尚书右仆射。
37、改吏部左侍郎,同知经筵事。
38、后历任工部,吏部,户部,邮传部尚书等职。
39、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
40、彰遣属吏部统营伍,自滑至京之西郊,向二千余里,甲士三千人,率自赉粮,所过州县,路次供拟,皆让而不受,经闾里不犯秋毫,识者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