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服:biàn fú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古代贵族的帽子和衣服。随场合而异,有韦弁服、皮弁服、冠弁服、服弁服等。《周礼·春官·司服》:“凡兵事,韦弁服;胝朝,则皮弁服;凡甸,冠弁服;凡凶事,服弁服。” 清 任大椿 撰有《弁服释例》,解释《周礼》、《仪礼》、《礼记》弁服所用之例,分爵弁服、韦弁服、皮弁服、朝弁服、玄端等门,共一百四十余事。
1、内容基本因袭隋朝旧制,天子的14种服装为大裘冕、衮冕、?冕、毳冕、?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
2、皇太子的六种服装有衮冕、远游冠、公服、乌纱帽、弁服、平巾帻。
3、据记载当时举荐唐顺之出山的奏折亦有50余件之多。明唐顺之《谢赐银币表》:“皮服弁服,悉是隶臣。
4、皮弁服:素积,缁带,素□。
5、汉服自西周的衣裳、皮弁服、?衣、鞠衣、袒衣、?褶、?衣、?衣、?裆等服制开始,历经几千年的继承,在大唐《开元礼》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和体系化,按功能分为冕服、朝服、公服、常服。
6、命制皮弁服、红罗常服及犀带纱帽予之。
7、命制皮弁服、红罗常服及犀带纱帽予之。之朝,服皮弁以视朝。
8、据《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载,天子冠服十四种:大裘冕、衮冕、(敝鸟)冕、毳冕、绣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巾合)。
9、据《明史?外国列传?琉球国》载,宣德元年,尚巴志王遣使向明朝求赐冠服,获赐皮弁服。
10、作为诸侯之士,皮弁服是比一加的士玄端更为尊贵的礼服(士玄端为夕见国君,即非正式朝见的礼服),一加着玄端而再加着皮弁服,体现出“三加弥尊”的意义,也与三加的爵弁服有更合理的承接关系(爵弁服为士助君祭之服,较之视朔之皮弁更为尊贵)。
11、第二次加冠由赞者为其加上皮弁以及与其相配的白色皮弁服希望冠者端正容貌威仪,敬慎内心之德。
12、弁服、平巾帻。
13、第三次加冠由赞者为其加上爵弁以及与其相配的玄衣?裳的爵弁服。
14、三称,就是指爵弁服、皮弁服、缘衣三套衣服,但是这不包括沐浴之后所穿的明衣。
15、委貌冠服:相当于周代的冠弁服。
16、士昏礼,新婿着爵弁服,玄色上衣,?色帷裳。
17、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九服》:“九服:冕服六(大裘至玄冕),弁服三(韦弁、文弁、冠弁)。
18、春官?司服》:“?朝,则皮弁服。
19、远游冠制如通天冠,有展筒横之于前,无山述,为亲王日常所戴。皇太子的六种服装有衮冕、远游冠、公服、乌纱帽、弁服、平巾帻。
20、《荀子?富国》“士皮弁服”唐杨?注:“素积为裳,用十五升布为之。
21、冠者再加:皮弁服。
22、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
23、《弁服释例》一书,解释三礼弁服所用之例,分爵弁服、韦弁服、皮弁服、朝弁服、玄端等门,共一百四十余事。
24、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
25、内容基本因袭隋朝旧制,天子的14种服装为大裘冕、衮冕、?冕、毳冕、?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据《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载,天子冠服十四种:大裘冕、衮冕、(敝鸟)冕、毳冕、绣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巾合)。
26、文官弁服,佩玉;五品已上,给犊车通?;三公、亲王加油络。
27、武弁服是天子的服饰之一,为天子亲征遣将时所着的服饰。
28、群臣的22种服装有衮冕、?冕、毳冕、?冕、玄冕、平冕、爵冕、武弁、弁服、进贤冠、远游冠、法冠(獬豸冠)、高山冠(侧注冠)、委貌冠(与皮弁同制)、却非冠、平巾帻、黑介帻、介帻、平巾绿帻、具服(朝服)、从省服(公服)、婚服;皇后的三种服装有?衣、鞠衣、钿钗?衣;皇太子妃的三种服装有?翟、鞠衣、钿钗礼衣。
29、修改:上述观点似将皮弁错当作韦弁了:《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司服》:“......凡兵事,韦弁服;?朝,则皮弁服。
30、春官?司服》“凡凶事,服弁服”郑玄注“其服斩衰齐衰”唐贾公彦疏:“天子诸侯绝旁期,正统之期犹不降,故兼云齐衰,其正服大功,亦似不降也。
31、《中山世鉴》也有赐服的相关记载,虽然历代获赐的衣饰不同,但皮弁冠、弁服、胸背、贴里、蔽膝都是常见的赐服。
32、《弁服释例》一书,解释三礼弁服所
33、《荀子?富国》:“故天子??衣冕,诸侯玄?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34、据《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载,天子冠服十四种:大裘冕、衮冕、(敝鸟)冕、毳冕、绣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巾合)。帻至汉代被改进成帽子,为头顶上方可盖住发髻的高顶,四周的围沿整齐,颇似近代的无檐帽,有长、短耳之分,帻上加发冠,也有将头巾和帻合戴,因此出现了平巾帻、介帻、平顶帻、冠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