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通:xuān tō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明白通达。《管子·四称》:“今若君子之美好而宣通也,既官职美道,又何以闻恶为?”2. 谓广泛传播。《吕氏春秋·圜道》:“令出於主口,官职受而行之,日夜不休,宣通下究,瀸於民心,遂於四方。” 高诱 注:“宣,徧布也。” 晋 法显 《佛国记》:“非夫 弥勒大士 继轨 释迦 ,孰能令三宝宣通,边人识法。”3. 疏通;畅通。 宋 曾巩 《齐州北水门记》:“扃皆用木,视水之高下而闭纵之,於是外内之水,禁障宣通,皆得其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器具总论》:“再以振梃轻轻拍击足心,令五臟之气上下宣通,瘀血开散。” 章炳麟 《菌说》:“思力所至,形体自更,此谓无阻力耳。苟有阻力,则不足以宣通矣。”
1、按:巴豆专主宣通,则脾胃大肠宜其入已。
2、系指鼻中赘生肉瘤,闭塞孔窍,气不宣通的病证。
3、今人每于分灯后,垂帘遮蔽华夏,再出坛前,行卷帘仪,宣通真表,入坛法事,左旋一匝,出都门,方入靖室,行宿启仪,失之矣。
4、《本草拾遗》:去水恶瘴气,除风湿,破冷气,烂痃癖,伏邪恶;宣通温补,无以加之;疗疮癣。
5、参会的!困难群体”———盲人、特困居民等,无不涕泪交流,痛哭失声,祈祷他们社区的好警长曲永革早日康复。内,每日1~3次,因药物刺激涕泪交流,喷嚏频作,上窍宣通,风热邪毒外泄;也可
6、而究之脏腑异用,脾以健运磨积,宣通津液为主;胃以熟腐水谷、传送糟粕为主。
7、常服宣通血气,调顺阴阳,病无再作。
8、可知此药能护荣气而实卫气,则在足太阳经也,桂心入心,则在手少阴也。另外又主张动功,以导引致荣气卫气的和畅宣通,使气在体内「升降有叙」。
9、内,每日1~3次,因药物刺激涕泪交流,喷嚏频作,上窍宣通,风热邪毒外泄;也可用鲜鹅不食草适量,捣烂纳入鼻内。
10、【随症加减】气虚毒犯型加助阳宣通之品,气滞血瘀型加理气活血之味,肝郁脾虚与肝脾湿热两型各增疏达化湿之药,阴虚挟湿则伍以养阴化湿乃至逐水之剂,并对GPT增高、浊絮异常、A/G倒置、肝脾肿大者依序配
11、以其浮盛,故能布散於胸腹之中,空虚之处,熏其肓膜,令气宣通也。
12、伤风咳嗽,发热不退,肌表易汗,舌苔干白,脉数,指纹紫,小溲短少;治宜宣通肺气,疏解表邪。
13、今用以舒节活络,宣通痹痛甚验。
14、辛夷以宣通鼻窍。
15、于面,一温而胸膈痰冷无不发越,一辛而气机上逆无不宣通,皆由横达之功,并非泄降之力,故后世称其能除皮里膜外之痰,四支骨节之痛,亦为此耳。
16、《诸病源候论》中曰:“积者,脏病也,阴气所生也;……虚劳之人,阴阳伤损,血气凝涩,不能宣通经络,故积聚于内也”说明虚劳亦能致积。
17、治宜温经散寒,宣通阳气。
18、在调理脾胃时,还应兼以宣通肺气。
19、臣朔所见不博,未能宣通王母及上元夫人圣旨。
20、《吕氏春秋?圜道》:“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日夜一周,圜道也;月躔二十八宿,轸与角属,圜道也……令出于主口,官职受而行之,日夜不休,宣通下究,?於民心,遂於四方,还周复归,至於主所,圜道也。
21、其中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透疹利咽、理气解郁;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且止咳逆上气:白芷辛香,祛风止痛;陈皮味辛气温,上化痰养肺,肺得所养而津液贯输,下疏肝去郁,肝疏泄则畅水道;大黄性寒,泻下导滞、破瘀行积、泻火凉血、清热解毒,中医常
22、咸谓至尊至贵,不可轻脱,宜用平药,可渐宣通。
23、①宣通口、鼻、咽喉等窍道的治法。
24、加干姜辛散以宣通之。
25、言腑脏痞塞不宣通也。
26、治疗宜用开窍宣通的方法。
27、【方剂主治】妇人腹脏久积风冷,血气凝涩,不能宣通,故令无子。
28、盖辛能入肺,温能散表,痰在胁下皮里膜外,得此辛温以为搜剔,则内外宣通,而无阻隔窠囊留滞之患矣。《七修类稿?事物类》:“虎镜在当心,皮里膜外,若脆骨然,取而佩之,临官而能威众,常人则无憎疾矣。
29、《本草正义》: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感第一要药,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风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温热亦无不赖之以宣通。
30、风寒初袭于表,卫阳郁遏,治法当宣通卫阳,疏散风寒,使表分郁遏得以宣解,则外而腠理经气,上而清窍清空,宣行自如矣。
31、一百按摩此穴可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但需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刺激,孕妇忌按此穴。
32、宣通鼻窍法主要用于合并鼻腔疾患的患者。
33、黄耆为气分之主药,能补气,更能升气;辅以柴胡之轩举,香附之宣通,阳气之抑遏者,皆畅发矣。
34、常服宣通血气,调顺阴阳,病无再作。促其舒通经络,宣通气血,调节眼肌。
35、陈皮:调中理滞、顺气消痰、宣通五脏。
36、水湿之邪感受于下,经络不得宣通而致病。
37、功能芳香开窍,宣通肺气。
38、从容法侣宣通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