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闱:nánwé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南门。《文选·沉约<直省学愁卧>诗》:“秋风吹广陌,萧瑟入南闈。”吕向注:“闈,门也。”唐崔湜《襄阳早秋寄岑侍郎》诗:“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闈。”2.明、清科举考试,称江南乡试为南闱,顺天乡试为北闱。清方文《喜遇从子子留即送之宁波》诗:“人言汝向南闈来,我闻惊絶还疑猜。”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自去年壬午,南闈下第,便侨寓这莫愁湖畔。”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三:“吾乡王殿撰云锦,康熙庚午举南闈。至丙戌年,年五十矣。”★明、清科举制度时,称江南举行的乡试为「南闱」。于北方顺天府举行的乡试为「北闱」。向南的门户。南朝梁.沈约〈直学省愁卧〉诗:「秋风吹广陌,萧瑟入南闱」
1、朕嗣奉洪基,思弘景业,顾兹寡薄,兼缠哀疚,实赖贤哲,同致雍熙,岂便释简南闱,解绂东路。
2、乾隆三十年(1765)南闱挂误,后虽攻苦不辍,仍久困衡茅。
3、《襄阳早秋寄岑侍郎》诗:“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闱。
4、南闱积弊务潜防,诏语森严敢怠荒。
5、毕映霄题曰:“报罢南闱十一秋,苏秦已被黑貂裘。
6、又北京的顺天乡试贡院,亦称北闱;南京的应天乡试贡院称南闱。
7、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
8、府丞;崇祯三年庚午南闱,由于他事前对考试进行严密安排,摈绝贿赂,所以诸弊一肃而清。
9、《桃花扇?听稗》:“自去年壬午,南闱下第,便侨寓这莫愁湖畔。
10、《喜遇从子子留即送之宁波》诗:“人言汝向南闱来,我闻惊绝还疑猜。
11、为纳粟,遂捷南闱。
12、张謇从16岁录取生员起,中经18岁、21岁、23岁、24岁、27岁前后5次赴江宁府应江南乡试(俗称南闱)均未中试。
13、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
14、广雅书院肆业后,曾6次到省城参加乡试,俱未考中,认为是南闱考官循私舞弊,不以文章取士,遂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含愤北上,参加京城考试,中顺天乡试举人。
15、清亦称顺天乡试为北闱,江南乡试为南闱。
16、书经文进呈,有南闱第一经之称。
17、②南闱:本指宫中小门,此庭院的南门。
18、王问江南闱题,少年悉告之。
19、明洪武18年(1385),他会试京师,南闱告捷,以文折桂,钦赐进士出身,选为庶吉士,试事吏科,实习办公。
20、公癸酉分任南闱(南京)考官,选拔科举,纲罗名士,大倡义举,筹设书院,安置斯文,广培后学,有因贫而废读者,则筹捐以补助之,便辛勤学子,皆滋渑注,培养成风,仅缀数言,以表寸衷。
21、与此同时,他还捐田两千亩,兴办三乐堂,后又捐银数千两,在南京购置房产百余间,创设庐江试馆,专为本县参加南闱乡试庠生,提供备课和住宿的场所。但在以后的十多年中,他曾多次“应试南北闱”(南闱即江南乡试,北闱即京都考试),都“屡试不第”,直到咸丰九年(1859),才考中顺天(京都)副榜举人。
22、萧瑟秋风,吹过宽广的大道,扑入深重的南闱。
23、与弟振,同举壬午南闱,时称二包。
24、释义:(2).明、清科举考试,称江南乡试为南闱,顺天乡试为北闱。嘉庆庚申(1800)恩科及辛酉(1801)分校北闱,己巳(1809)分校会闱,得人最盛。
25、癸酉复典南闱,所拔皆名士”;“景泰三年,册封南海神。
26、李作《南闱赋》以讽之,并代拟解决办法,事遂定。
27、接诵十月二日手书,备悉妹丈已中南闱,择吉来京,何日起程,望专函告知,以便到站迎迓。
28、侯方域本“家近洛阳之县……自去年壬午,南闱下第,便侨寓这莫愁湖畔。
29、释义:(2).明、清科举考试,称江南乡试为南闱,顺天乡试为北闱。
30、清郑燮《得南闱捷音》诗:“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
31、作《得南闱捷音》以志贺。
32、父亲曾经办过江南闱差,熟悉考场的情形,说来头头是道。
33、《履园丛话》卷十三:“吾乡王殿撰云锦,康熙庚午举南闱。
34、这就是清初震惊朝野的南闱科场案。
35、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调江宁南闱任同考官,恰遇来安遭蝗灾,因未能及时灭灾被劾罢官。
36、年十六,试南闱,几得复失;困顿诸生三十年,未尝挫志。1657年(顺治十四年)中举人,南闱科场案发,被诬卷入其中。
37、道光辛丑,余以春闱报捷,铨发陕右宦游十余年。南闱,亦称秋闱,即乡试.与北闱?春闱?会试对。
38、南闱,亦称秋闱,即乡试.与北闱?春闱?会试对。
39、但在以后的十多年中,他曾多次“应试南北闱”(南闱即江南乡试,北闱即京都考试),都“屡试不第”,直到咸丰九年(1859),才考中顺天(京都)副榜举人。
40、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
41、天启辛酉年(1621)任南闱同考官,甲子(1624)年经考核选调入京。
42、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人,南闱科场案发,被诬卷入其中。
43、13岁那年,顾锡畴到南京参加乡试,“应试南闱,魏国徐某一见惊异,即有东床之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