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献:yà xià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第二次献酒称“亚献”。《仪礼·士虞礼》:“主妇洗足爵于房中,酌亚献尸。”《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尉﹞凡郊祀之事,掌亚献。”《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迟衡山 先请主祭的博士 虞老先生 ,亚献的徵君 庄老先生 ;请到三献的,众人推让。”★古代祭祀时必须献酒三次,第二次献爵即称为「亚献」。《续汉书志.卷二四.百官志一》:「凡郊祀之事,掌亚献。」《儒林外史.第三七回》:「这一回大祭,主祭的虞博士,亚献的庄徵君,终献的马二先生,共三位。」
1、惟昔亚献,不闻妇人,阿韦蓄无君之忱,怀自达之意,潜图帝位,议啄皇孙,升坛拟仪,拜赐明命,将预家事,无守国章。
2、凡大礼,则赞引;有司摄事,则为亚献;三公行园陵,则为副;大祭祀,省牲、器,则谒者为之导;小祀及公卿嘉礼,命谒者赞相。
3、又内司服掌王后六服,无祭天之服;而巾车职掌王后之五辂,亦无后祭天之辂;祭天七献,无后亚献。》:“《三礼义宗》明王后六服,谓?衣、摇翟……‘?衣从王祭先王则服之,摇翟祭先公及飨诸侯则服之。
4、时国家将有事于南郊,而巨源希韦后之旨,协同祝钦明之议,言皇后合助郊祀,竟以皇后为亚献,巨源为终献,又以大臣女为斋娘。
5、首先老板头致祝词,磕头后再由老板头读祭文,之后台上众人磕头,台下群众鞠躬,再以“皇帝”率群臣行初献、亚献、终献礼。
6、祭孔礼仪分为: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等六部分。
7、礼和乐分为6章:“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
8、虽不衰麻,自有质素,祭不行,而无馈笾亚献盛饰之服,苟为礼法之家,亦何至被罗绮以与衰麻相闲乎?
9、仪式的顺序是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饮福礼-烧祭-铁床祭。
10、其举行的仪式采用古制,包括:盥洗礼,迎神礼,奠帛初献礼,晋祝礼,亚献礼,三献礼,受胙礼,送神礼,望燎礼等,仪式由澳门孔?会主持。
11、初献、宣祝文,亚献、终献、燔燎、送神、素鼓、礼成,同乐、还宫等九个场次。
12、《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洗爵于房,酌亚献尸,尸拜受,主妇北面拜送。
13、《仪礼?士虞礼》:“主妇洗足爵于房中,酌亚献尸。
14、从此以后丁祭成为制度,“定每岁仲春、秋上丁,皇帝降香,遣官祀于国学,以丞相初献,翰林、学士亚献,国子祭酒终献”。
15、每一献又分多种,通常初献为《寿和》,亚献则为《豫和》,终献则多
16、依唐旧礼,明堂、郊祀、封禅行三献之礼,皆以皇帝为初献,而以公卿为亚献、终献。
17、明徐渭《鲍府君醮科?散花初献》:“今醮主某深荷洪庥,预蒙阴?,敬以岁辰之吉,谨陈醮礼之筵。在祭祀中负责上酒的献官包括初献官、亚献官、终献官等3名,献官从儒家弟子和社会知名人士中推选。
18、主人再拜,退诣诸位,献祝如初,每位读祝毕,即由兄弟众男之不为亚献、终献者,以次分诣本位,酌献如仪,但不读祝。
19、其实,就唐朝,乃至从古到今的整个中国社会而言,无论制礼作乐还是讲经修史,不都是“周公”而非“周姥”吗?正因为有这样的文化传统,所以当我们在史册中看到魏元忠激烈地反对安乐公主当皇太女时,会视他为忠臣烈士;而看到祝钦明主张让韦皇后充当祭天亚献,则斥之为奸佞小人。
20、之后祭地,皇帝初献毕,武皇后升坛亚献,满朝文武共瞻皇后的绰约风姿。
21、舞共3段,从第2章“初献”开始,“亚献”、“终献”舞3章。
22、《宋史?礼志一》:“太庙初献,依开宝例,以玉?、玉瓒,亚献以金?,终献以瓢?。
23、祭祀共分九个仪程,即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等。
24、礼乐志三》:“中宗时,将享南郊,国子祭酒祝钦明言皇后当助祭……於是以皇后为亚献,补大臣李峤等女为斋娘,以执?豆焉。
25、在电视上,你为埃塞俄比亚献唱。
26、地方官主持迎春仪程,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
27、其举行的仪式采用古制,包括:盥洗礼,迎神礼,奠帛初献礼,晋祝礼,亚献礼,三献礼,受胙礼,送神礼,望燎礼等,仪式由澳门孔教会主持。
28、亚献和终献都是献香献酒,分别由亚献官和终献官将香和酒供奉在香案上,程序和初献相当。
29、奉献经曲则十分繁多,明代,崂山有十二种之多,一般分初献、亚献、终献。
30、太和16年),孝文帝时六佾舞中增加了“三献礼”的项目,三献礼即初献、亚献、终献。
31、《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洗爵于房,酌亚献尸,尸拜受,主妇北面拜送。汤芗铭不敢在祖宗灵堂前动粗,其只好在汤氏宗祠外面拜祭后,随即怏怏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