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shǒu lé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佛典《首楞严经》的省称。 清 钱谦益 《注<李义山诗集>序》:“今方繙閲《首楞》,抛弃世间文句, 源公 来索序,愧未有以应也,为次其言以復之。”
1、虚空藏菩萨做为证得首楞严三昧的菩萨,对于人间的无常之苦,求不得之苦,照顾犹深,在《虚空藏菩萨经》中,对于众生菩萨显出无量仁爱慈心。
2、修五事,即知定、寂定、心身乐定、无乐定、首楞严定。
3、天然和尚学有师承,先得渊源於孔、孟,壮岁以儒入佛,深究经、律、论,以禅宗为纲领,融通各宗学说,又以其参究心得撰著有《首楞严直指》十卷,《楞伽心印》四卷,《金刚正法眼》和《般若心经论》等,均是禅宗要典。
4、出般若道行般舟首楞严等三经。
5、因为在汉语中没有长短音的区别,所以有些人把摄论宗唯识论第九识“阿摩罗识”中的“阿摩罗”跟植物庵摩罗果混淆起来,其实在梵文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说阿摩罗识者,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四曰:‘如果位中,菩提、涅?、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离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
6、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首楞严“三摩提”,为诚示捐弃诸有为相,而“能于如来形像之前,深然一灯”以供佛,或“烧一指节,及于身上?一香炷”,以此舍身贪爱之行,“我说是人无始”以来所造“宿”世盗“债”,皆能“一时酬”偿完“毕,长揖”辞离“世间,永脱诸漏”,得解脱身,“虽”然尚“未即明无上觉路”,得圆通门,证得法身,然“是人于法”身“已”得“决定心”,必得无疑。
7、【出处】清?赵翼《澄怀园消夏》诗:“一编闲读《首楞严》,后夜鸡鸣静谛拈。
8、三十三观音堂主要展示的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所记载的三十三观音应化法身群像;《法苑珠林》中记载的观世音菩萨“三灾八难”浮雕全图;《大佛顶首楞严经》中记载的观世音菩萨誓发十二大宏愿的“十二大愿转经柱”,柱上篆刻有出自《大般若经》中的精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共十二篇。
9、其后,我国与日本多不依经律所说之本意,而泛称有道之处士为居士,如首楞严经义疏注卷一、法华经演义卷七之一、祖庭事苑卷三等所载。
10、曾为长水子璇禅师之首楞严义疏注经作序,并删次《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为《传灯玉英集》十五卷行世。
11、此外,首楞严经之传译则带动四、五世纪间中国佛教之大乘化。
12、五住究尽,是究竟即大佛顶首楞严也。
13、【佛说法灭尽经:首楞严经。
14、《蒙古像教志序》:“?喇嘛章佳胡图克图?乃取自后汉至唐各译主所译,悉以今藏语更校成,又以其国《首楞严》已亡,借此土本四译而归;又佐庄亲王办理《同文韵统》,於四十一年,趺逝京师。
15、后汉支谶原传弘方等般若之学,译出的《道行般若经》十卷和《首楞严三昧经》二卷(已佚),盛行于魏晋之间。
16、上卷、诸经:首冠智者大师普门品玄义,次列悲华经、观音势至授记经、大悲陀罗尼经、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大佛顶首楞严经、华严经、无量寿经、十一面神咒心经、庄严宝王经、请观音消伏毒害咒经等,多节略。
17、内共收佛经28种,分别为: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后秦释鸠摩罗什译;佛说贤首经一卷,西秦释圣坚译;佛说白衣金幡二婆罗门缘起经三卷,宋释施护译;佛说魔逆经一卷,晋释竺法护译;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二卷,明仁孝皇后述;妙法莲华经七卷,后秦释鸠摩罗什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唐释般若等译;佛说长者女?提遮师子吼了义经一卷;佛说辨意长者子所问经一卷,后魏释法场译;佛说五王经一卷;佛说贤者五福德经,晋释白法祖译;无量义经一卷,齐释昙摩伽陀耶舍译;胜天王般若波罗密经七卷,陈释月婆首那译;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后魏释毗目智仙译;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密经一卷,梁释曼陀罗仙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经二卷,后秦释鸠摩罗什译;佛说如来智印经一卷;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唐释般剌密帝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二卷,唐释佛陀多罗译;金钢般若波罗密经一卷,后秦释鸠摩罗什译;人法界体经一卷,隋释?那崛多译;维摩诘所说经三卷,后秦释鸠摩罗什译;解深密经五卷,唐释玄奘译;持世经四卷,后秦释鸠摩罗什译;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金刚手经二十卷,宋释法护等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宋释求那跋陀罗译;大乘瑜珈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十卷,唐释若那跋陀罗译;大般涅盘经四十卷,北凉释昙无识译后分二卷,唐释若那跋陀罗译。
18、支谶所译梵文,有《般若道行》、《般舟》、《首楞严》、《阿阁世王》、《宝积》等十余部经。
19、出处《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言经》:“如演若多,迷头认影。
20、祖既博涉多闲,善通梵汉之语,尝译惟逮弟子本五部僧等三部经,又注首楞严经,又有别译数部小经,值乱零失不知其名,祖弟法祚,亦少有令誉,被博士征不就,年二十五出家,深洞佛理,关陇知名,时梁州刺史张光,以祚兄不肯反服辅之所杀,光又逼祚令罢道,祚执志坚贞以死为誓,遂为光所害。
21、故《地论》云:「得大法身具足自在,名法云地,以加行智断於诸法中不得自在无明尽,证业因在依心功德智波罗蜜上,此之一切地,修首楞伽三摩提(断独觉自爱习气障无有生死报,云得大常果)。
22、净源的著述,现存有《仁王经疏》(内题「注仁王护国般若经」)四卷、《科》一卷、《佛遗教经论疏节要》一卷、《科》一卷、《法界观门助修记》二卷、《科》一卷、《金狮子章云间类解》一卷、《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一卷、《华严原人论发微录》三卷、《科》一卷、《华严普贤行愿修证仪》一卷、《圆觉经道场略本修证仪》一卷、《首楞严坛场修证仪》一卷、《肇论中吴集解》三卷、《科》一卷(依净源的题辞本书原是中吴秘思法师「提疏钞之绳墨,举笺注之权衡」所说,而净源把它集录成书)。
23、无明豁破,是分证即大佛顶首楞严。
24、《首楞严经》所陈述的念佛法门,尤其恳切重要:大势至菩萨禀白佛言:‘在我记忆中,于过去恒河沙数时劫以前,有佛出世名“无量光”。
25、身圆光中,有首楞严三昧般若波罗密,字义炳然。
26、《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说:“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及于身上?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
27、如首楞严云:文殊为龙种尊佛;发迹经云:净名即金粟如来。
28、《首楞严经》中谓二十五圣的圆通中,以观音“耳根圆通”最为殊胜,故观世音菩萨亦称“圆通大士”或“圆通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