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功:zhēnggō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争夺功利或功劳。《书·大禹谟》:“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荀子·富国》:“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羣臣争功,岁餘功不决。”宋王谠《唐语林·言语》:“将谓天下已定,不籍其力,復以万乘至尊,与臣下争功。”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专管治河的都水外监官员冗多,遇事互相推托,否则就是争功邀赏。”★争取功劳。《薛仁贵征辽事略》:「恐众文武不伏之人,于教场中跃马横枪搦三次,有争功者臣与比试,无争者恁时挂印未迟。」《三国演义.第五九回》:「众将得令,各要争功,迤逦追袭。」
1、不争功诿过,敢担风险,敢负责任,不迁怨他人,不以势压人,必要时不惜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2、《新唐书?李训传》:“初,注(郑注)先显,训藉以进,及势相埒,赖宠争功,不两立……乃出注使镇凤翔,外为助援,内实猜克,得逞,且杀之。
3、争功,故斡离不欲和,粘罕欲战,朝廷遣人赍蜡书约余睹,皆为粘罕所得。
4、后争功殿中,懿宗陋短俯?,?严语侵之,无所容假。
5、于是,在“四怕”心理作用下,少数领导干部瞻前顾后,畏手畏脚,争功诿过。
6、反腐败斗争功在不舍,贵在持之以恒。
7、原来,曾国藩集团和李鸿章集团已协同行动,10月15日后奕欣也说该舰队“有害无利,已属显然,若或勉强从事,中外将恐不能相协,将来胜责彼此争功,败则互相推诿,设一旦激发声辩,于大局关系匪轻”。
8、由于尼克松十分计较别人争功,即使我当时提出这个,恐怕他也不会同意的。
9、冯异为人谦让,从不与别人争功。
10、夫人而知之,不争事而争道,不争功而争无功。
11、成功之时,末将焉敢与你争功?
12、时孙程等坐怀表上殿争功,帝怒,悉徙封远县,敕洛阳令促期发遣。
13、每当战斗结束时,将领们开始争功,他却躲在大树下,被人称为“大树将军”。
14、春秋时,齐相晏婴以二桃赐三勇士(公孙接、古冶子、田开疆),使其争功而先后自杀。
15、但是与贺若弼争功,有失大将风度。
16、这种打仗力避部队怯阵而战后忌讳部队争功论赏的道理,在很多古书上都有论述。
17、于是梁士诒等组织“全国请愿联合会”,制造“民意”,并与筹安会争功。
18、洪抚饶信歙等州诸指挥都虞侯,从文徽行,然众?数千,战败退舍,元宗闻之,遣何敬洙、祖全恩、姚凤来援,敬洙与镐进兵,夺其险要,自崇安进次赤岭,与建兵方相持,为背水阵,文徽使骑缭出建兵之后,与敬洙、镐夹击,大破之,遂取建州,降王延政,复取漳州,事平,诸将皆争功,镐独无一言,七年。
19、由于群臣争功,一年多了,功劳的大小也没能决定下来
20、于是,少数领导干部就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百分之百“正确”,在成绩面前,毫不客气甚至大包大揽;在问题面前,则成了“局外人”,争功诿过,推卸责任。
21、综合以上史料,我们或许能够看清这位“功高盖世”的“李令公”的真面目:他确实是个可怕的敌人,但更是个可怕的“战友”,为了争功,他是可以不择手段的。
22、用墨上吕金光宿墨饱蘸,故变化多端,淋漓酣畅;细品其丰富的绞转、灵敏的提按、劲挺的牵丝、迟涩的飞白、多变的墨色,真是豪情万丈,万豪争功,气宇流畅,笔力雄劲。
23、谢长廷晚上到嘉义市为党内初选造势,他以“让功分过”一词力促民进党团结,暗讽辩论会中游、苏的争功诿过。
24、旅政委曾祥明说,以往个别同志履职尽责之所以越位、错位、缺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权责界限模糊,给不作为和乱作为、争功诿过等留下了空间。
25、年初报告时大话连篇,口号成堆;年终总结时,争功诿过,列一堆无法核实的数据和子虚乌有的数字“红包”。
26、哈德利将是和赖斯配合得很好的“帮套”,不“越位”,不争功,起到恰如其分的作用。
27、浑深恨之,而欲与浚争功。
28、太君上书陈夫战殁,由于王?违制争功。
29、后来,他学汉代“大树将军”冯异的榜样,默然自守,耻于争功。
30、如果高帝斥退这两个人,抛弃《诗》《书》,一味重视攻城野战,看重杀敌数量,那么满路都是争功的人,为争论功劳闹得剑拔弩张,国家连片刻时间都不能保有,哪来十二个皇帝二百年江山呢?
31、而绝不能象一些人那样,刚愎自用、讳疾忌医、文过饰非、沽名钓誉、争功诿过,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归于别人。
32、光武手下将领有时互相在一起争功,而冯异则独自在树下,并不与其争功,得到了“大树将军”的美名。
33、唐温庭筠《会昌丙寅丰岁歌》:“喜气自能成岁丰,农祥尔物来争功。《国语?周语上》:“古者太史顺时?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
34、战后因与刘铭传争功,负气离营回籍,所部被遣撤。
35、二百二哈德利将是和赖斯配合得很好的“帮套”,不“越位”,不争功,起到恰如其分的作用。
36、《一仆二主》是一段现代群口相声,由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创作并首先表演。《五官争功》是马季生涯的一个巅峰的话,那么1990年的《一仆二主》应该说预告了他的退场。
37、近来贪利争功的人多了,那些今天为了捞取一官半职而争先恐后的名利之徒,必是明天战场上首先激逃的贪生怕死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