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bì gǔ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谓不食五谷。道教的一种修炼术。辟谷时,仍食药物,并须兼做导引等工夫。《史记·留侯世家》:“乃学辟穀,道引轻身。”《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弘景 善辟穀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偶遇真人,授丹砂,辟穀有年,身轻於羽。”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燃犀》:“辟穀餐霞,生涯一鉢盂,羽化住 蓬壶 。”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三四:“饮酒虽达生,辟穀乃长年。”2. 泛指不吃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粱》﹝集解﹞引 孟詵 曰:“青粱米可辟穀。以纯苦酒浸三日,百蒸百晒,藏之。远行,日一餐之,可度十日;若重餐之,四百九十日不饥也。” 郭沫若 《盲肠炎·不读书好求甚解》:“然而他们之攻击共产主义也,则多因某个共产党人之不惬人意,因而迁怒及其主义,是犹因饭碗之不洁而生辟谷之想。”★“辟谷”源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它源于先秦,流行于唐朝,又称却谷、去谷、绝谷、绝粒、却粒、休粮等。辟谷最早的记载源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养生法则,辟谷在很多古书典籍里也有记载。 传统的辟谷分为服气辟谷和服药辟谷两种主要类型。服气辟谷主要是通过绝食、调整气息(呼吸)的方式来进行,其效用目前缺乏科学依据;服药辟谷则是在不吃主食(五谷)的同时,通过摄入其他辅食(坚果、中草药等),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 在科学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辟谷,确实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但其功效不应过分夸大,其中的科学原理仍有待研究。
1、在修持服气辟谷功法时,道士特别强调要添加辅助食品,如茯苓、大枣、核桃、胡麻、黄精等,把这些药品通过中药学的制剂方法,经过九蒸九晒,制成水丸,或加蜜制成蜜丸,或煎制成膏剂,或再配成复方,制成“茯苓膏”、“胡麻饭”、“太清金液膏”等,随时加以服
2、服药辟谷”即用服食药物以代替谷食。一曰祈谷食新曰离?。
3、史学家陈泽孝先生也认为,留城县为张良封地,他虽曾辟谷隐居过,但后来被吕后找到,并“强食之”,估计那时候张良辟谷几年,身体条件也不允许他再外出云游,所以他很有可能归宿留城并在那儿度过了晚年,死后葬在了山东微山岛上。造林最佳季节为“霜降”前后;苗木要求高40cm以上,且粗壮无病虫害;起苗
4、清薛福成《庸?笔记?江南某生神游兜率天宫》:“服而习之,遂能导引辟谷,一年以后,已得仙诀矣。
5、此外,还有食气辟谷、胎息养形、守静存神、存思致神等仙道方术,以及尸解和白日升天两种成仙形式。
6、举进士不第,时,戈革满地,遂隐名,辟谷练气,撰《指玄篇》,同道风偃。
7、谢枋得为了练习“辟谷养气”,实行节衣缩食。
8、修真界的制式教科书《长生宝鉴》所划分的九大境界,被修真界的绝大多数人所认同,一个凡人只有修炼到九元之境,才有可能得到辟谷期高手筑基的机会,从而一步登天。
9、五代十国,北周落第举子,后称山中丞相的陈抟老祖,曾在该寺悟道,辟谷数十年,日饮斗酒,号称睡仙,有一睡八百年的传奇。
10、辟谷派,易心莹《道教分宗表》又称葆和宗。
11、《世上是不是有神仙》阐明辟谷不是断食。
12、“服药辟谷”即用服食药物以代替谷食。
13、气足不思会,为自然辟谷。
14、领略现代辟谷养生的独特魅力。
15、辟谷赖君能作客,暂来煎蜜饷桃康。
16、《宋史?隐逸传上?种放》:“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结草为庐,仅庇风雨……母亦乐道,薄滋味,善辟谷。
17、九室岩,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
18、林岳态度如此诚恳,方老倒是不好再刻意拿乔了,不然的话叫人看出来他一个辟谷前辈刻意针对炼气弟子,传出去不好听,对于品玄宗的名声也有影响。
19、阳明选奇岩著书,同之开丹楼辟谷。于是她开始搞起了辟谷修仙那一套。
20、距城堡10公里处的一山峰顶部,一直显现着甲察大将头带缨盔、北靠戈绒山的侧面头像往下不远,是一个叫“滴水崖”的地方,它坐落在山壁的崖石缺口上,相传是甲察大将的上师大喇嘛穷波尼玛降称辟谷修行的崖洞,至今仍有高僧来此闭关修行。
21、此外又引有“救荒辟谷”4论。
22、辟谷:亦称“断谷”或“绝谷”,即不吃五谷的意思。
23、居仙洞,幽闲恬静,五代十国,北周落第举子后称山中丞相的陈抟老祖,曾在此洞中悟道,辟谷数十年,日饮斗酒,绝不食谷,号称睡仙,有一睡八百年的趣谈。
24、辟谷分为自然辟谷和人为辟谷。
25、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
26、又如空山道者,辟谷学仙,瘦骨嶙?,神气自若。
27、服气指服食气体,辟谷指不食
28、例如内观、守静、存思、辟谷等多种。
29、俩真深涪老庄,精于服辟谷术。
30、例如“睡禅功”和“辟谷胎食法”,即是借助磁力场的横向切割来提高功力。
31、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我如今跳出是非场,抹下了这功劳簿,只待要修仙辟谷,倒是俺散袒逍遥一愿足。
32、揭开辟谷养生的神秘面纱。
33、道家称辟谷修道为不食烟火食。
34、在嵩山从事辟谷养气炼丹之术。
35、洞,传说张良功成身退,辟谷于此;还有松月台、老虎洞、小淮井等景观。
36、故命功当以存形去质来顺应而辟谷。
37、距城堡10公里处的一山峰顶部,一直显现着甲察大将头带缨盔、北靠戈绒山的侧面头像,再往下不远,有一个叫“滴水崖”的地方,坐落在山壁的崖古缺口上,相传是甲察上师大喇嘛穷波尼玛降称辟谷修行的崖洞,至今仍被高僧用来闭关修行。
38、五代十国时期,北周落第举子后称山中丞相的陈抟老祖,曾在此洞中悟道,辟谷数十年,日饮斗酒,绝不食谷,号称睡仙,有一睡八百年的趣谈。
39、《典论?论方术》颍川部俭能辟谷,饵伏苓。
40、此法修炼至深者,便能与胎息并行,吞咽津液而不食,故称为“辟谷胎食法”。
41、辟谷派是易心莹《道教分宗表》又称葆和宗。
42、练过气功的人一定会知道“辟谷食气”这种说法。
43、一整年的时候,杨易辟谷了,不进食也不进水,内视肠胃空空如也,停止蠕动,胃液也停止了分泌,皮肤却却熠熠光润,整个人神清气朗。
44、禁食,也叫“辟谷”或“绝粒”。
45、过去道门有位前辈每天修炼三跪九叩达上万次,出现了辟谷现象。午夜一过,全家齐整衣冠,由长至幼顺序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礼。
46、传辟谷、导引、服饵之术。
47、辟谷时必须兼做导引等工夫。
48、颍川部俭能辟谷,饵伏苓。
49、附近),修持炼形合气,辟谷少寝长生之道。
50、这就是辟谷养生减肥的科学依据。
51、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
52、穷甚当辟谷,徐观百年中。
53、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
54、辟谷”境界中有一些不同的情况。
55、食气人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则水谷乃化。练过气功的人一定会知道“辟谷食气”这种说法。
56、明曾异撰《复曾叔祈书》:“每叹‘腐史’於张子房叙其博浪之豪爽,圯下之温文,与夫辟谷仙游之霞举天外,其赞之不容口,至想象於其状貌。
57、人为辟谷是不食烟火食,而食别的药草果实等类,亦称断谷。
58、收载的《服气长生辟谷法》(著者佚名)、清代简缘老人的《节饮集说》等。
59、乃学辟谷导引轻身”之术。
60、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唯饮酒。
61、道长说过,辟谷期间尽量多运动。
62、道荣仍归本部,隐于琅邪山,辟谷,饵松术、茯苓,求长生之秘。
63、其徒司马承祯亦传其辟谷导引服饵之术。
64、辟谷,又称断谷、绝谷、断食、辟粮、绝粒、休粮、断粮等。
65、有很多多方都有“辟谷”的身影。
66、乃学辟谷②,道引轻身③。
67、亦传其辟谷导引服饵之术。
68、白细胞总数量在此时第1周内没有改变,第7天后开始增加,到第11天起急速增多,日增1.57倍以上,说明辟谷能提高肌体免疫力。
69、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
70、待李玄神游回来,与老君话别时,老君赠他一偈:“辟谷不辟麦,车轻路亦熟。
71、修真境界分为:筑基期,辟谷期,心动期,金丹期,元婴期,出窍期,分神期,合体期,渡劫期。天赋:伪灵根,四灵根,勉强进入修仙派(化神期以前灵根越少越好,化神期以后灵根越多越好。
72、成功后,辟谷学道,从赤松子游。
73、AF其徒司马承祯亦传其辟谷导引服饵之术。
74、管尚书因儿女婚嫁毕,遂一意辟谷。
75、阐释为:“净明教中所谓真人者,非谓吐纳按摩休粮辟谷而成真也,只是惩忿窒欲,改过迁善,明理复性,配天地为三极,无愧人道,谓之真人。
76、之境,僧道辟谷修道之场所。
77、而张良功成身退,飘然而去,随赤松子学辟谷,导引轻身之术。